“不必了,还是分家吧,自家的孩子自家知道,我们阿文阿武就不是读书的料子,我也不白费心力了,自家过自家的日子吧!不必像之前,无论怎样总是过得紧巴巴的。省得日后还要为这些事争执,当年三叔不也是因为要供金川堂弟读书才分的家吗?”
这话简直把周有福的脸皮都撕下来了,当初不就是周有粮要送长子念书,周有福周有禄哥俩觉得太费钱,不愿意,非闹得兄弟三个翻了脸,分了家才算完。
金林媳妇郭氏对念书是没什么想法的,要不是周氏族中有蒙学,不用另外出什么花用,周文兄弟几个估计是没有认字的机会的。
周氏族学里有规定,年满六岁至十五岁的族人在族学念书,不交束修,笔墨纸砚每月可以免费领一份,不用多花任何费用。满十五后还要继续读书的就不再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了,连带着先生的束修也是要交的,虽说也不多,一年的束修也就五百文,再加上四时八节的表礼,一年也花不了一两银。
周云文如今都十七了,在镇上找了份活计,得有近两年没摸书本了,还不定能不能读出来呢,再说周云文都已经定了亲事,马上就要娶媳妇了,以后有妻儿要养,哪里还能心无旁骛的读书呢。
再说小儿子周云武,大概是名字没取好,从小就是个爆脾气,不定性,连族学也才去读了两年书,就怎么也不肯去了,十三四岁的人了,估计连字都认不全呢。现如今在个老蔑匠那里做学徒,再有几年就能出师了。
郭氏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家比较吃亏,哪里还肯供子侄读书,还不如留着银钱过几日松快日子来得自在。
听了这话,周有福又气又臊,指着说这话的二儿媳说不出话来,简直不敢抬头看弟弟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当年才分了家周有福就后悔不该因一时之气伤了兄弟情分,自己又拉不下脸面去道歉,本想乘着弟弟起房子之事去帮帮忙好修复关系。不了周有粮却根本不打算起房子,后来侄儿周金川没几年就考上秀才,后来更是中了进士当了官更是追悔莫及。却更是跟周有粮一家疏远了,生怕别个觉得自己势力,连带着家里人也约束着不许凑上去,就这么不尴不尬的处了十几年。
“二子,幺儿?你们……”阮氏眼泪都止不住了,失魂落魄的看着二儿子和小儿子,实在不能接受昨天还好好的一家子兄友弟恭,今日就闹成这样了。
周金林周金泉兄弟低着头,躲躲闪闪的避开母亲的眼神,不敢与之对视,兄弟两对分家的态度不言而喻。
“分,现在就分!”周有福重重的拍了桌子,脸红耳赤的吼了一句。
周有福家最后还是以分家收场,周老爷子做了见证,回家的时候脸色非常不好,召集全家人,郑重其事的说了,周金川兄弟几个,如果谁在他还没死就要闹分家,就先打断谁的腿。看来周金桥几兄弟分家的事情,把他刺激的不轻。
周杏倒觉得自家老爷子多虑了,自家和大伯爷家还不一样些,大伯父念书的时候,无论是二伯父,自家爹爹还是五叔,年纪都还小,没什么自主的权利,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兄弟之间感情十分纯粹。
到后来都娶妻生子,学会为自己的小家打算时,大伯父已经考出来了,现在全家最出息的就是大伯父了,叔伯爹爹们怎么想先不提,二伯娘,婶娘,还有自家的阿娘哪怕为自家的利益着想,也不会闹着分家的。
虽然周金河兄弟连连保证绝对不会闹分家,连刘氏妯娌几个也纷纷明里暗里表示不会分家 。只是周老爷子想不开,直到小女儿周宝珠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才让老爷子脸色缓和一些。
“小妹,妹夫,回来啦!哟,孩子也带回来了。”
张氏日常带着孩子在檐下纳凉,一眼就瞧见周宝珠夫妇带着孩子进了家门。
周梅周桃周杏姐妹三个正在堂屋跟着二伯娘刘氏学针线,闻言忙起来迎了迎姑姑姑父。
周宝珠是周金平的双生妹妹,在周家排行老四,看得出这些年过得很不错,虽然年近三十了,看着却是比李氏要小几岁的样子。
周宝珠十多年前嫁到余家集镇,离下泉村约莫十多里地,夫家姓余,是个秀才,曾与周金川同在县学念书,后来屡次不中,便归了家在镇上办了个私塾,收了几个天分好的学生,连带自己家的两个孩子一起教着,日子过得倒也殷实。
余姑父和周宝珠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大的是对双生子,和周梅同年,大的名叫余煜,小的名叫余焕,后来生的是个姑娘和周杏同岁,名叫余灿,是个爱笑的小姑娘。
因为周宝珠嫁的近,和兄弟们感情又好,余煜兄妹在下泉村也是玩熟了的,这几日在周家不用跟着父亲念书,兄妹三个见天的跟着下泉村的孩子们上山下水的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