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的轱辘也是更加的好看。
轱辘与上面的转轴用线圈套在一起,这样子轱辘就可以带动上面的转轴转动。
适合纺线。
比先前制作的每一个都好使。
然而当他要求离开黑水部落的时候,这些原始人强行把铁斧、铁凿子、铁矛全都拿走了,不许马林带着的。
于是马林一下子就又返回了石器时代,只能够使用燧石武器和工具。
算是生活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
马林也没有啥好抱怨的。
世界的贫乏是必须接受的现状,不要心存幻想。
既然它这么落后,他就得多花费一些力气来改善它。
接下来到达白水部落。
依然是老一套,传播细石器制作、烧陶、制作弓箭、编织和纺织以及最简单的种植和养殖。
这里的原始人非常的好学,于是马林便非常的开心,教的也仔细。
顺便也教了这些人怎么造纸,并且用纸糊了一个孔明灯和一个风筝。
忙碌个不停。
一位叫做‘大眼’的原始女人特别想学会织布,但是织着织着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不少是马林从没见过的问题。
他见到后都觉得好奇。
她也经常把线给纠缠在一起,不花上一两个钟头解不开。
马林教她的时候一直面无表情,不苟言笑。
现在使用的是四根棍子织布法。
马林希望能够有个织布机,用木头做的,把四根棍子织布法给变得更简单省心一些。
四根棍子都变成固定的架子,排线的时候少花很多力气,穿梭的时候也少花一些力气,同时织出的布质量更好。
四根棍子织布法无疑非常令人疲劳,它对坐姿有很大的要求,人坐着,四根棍子绷着线,架在人腿上,脚把线给蹬直。
使用织布机之后坐的会舒服很多。另外穿梭的时候配合脚上动作,可以非常的快。
马林使劲的干活。
教学既要花费很多体力,还要花费很多口舌。
原始人的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好,理解力也经常出问题。
于是马林经常教的非常累。
事实上只有织布比较难教,别的都好教。
他还得自己出去采集麻料,回来后纺线。
在白水部落周边地区找到了一种灰色的黏土,用来烧陶质量非常好。
马林知道自己对地理环境的观察是非常粗糙的。
方圆六十里的范围想把每一片地方都看一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是半个月就能够看清楚的。
所以他一点都不怀疑,自己路过的地方可能存在重要的矿脉,而他压根就没去看过。
六十里就算是走直线,也要走上一天。
他找资源的过程也是粗放式的。
朝着一个方向走,高兴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他知道,金属矿乃是石头,没有石头就没有金属矿。所以冲着石头去就对了。
在白水部落周围没有找到金属矿,但是找到了一种比较高的红色的谷子,成熟后估计能够收到三四斤,长了一小片。
离成熟还差了大约半个月。
马林跟白水部落的人说明,一定要按时来收割这些谷子,来年进行播种。
即使产量很低,一斤种子结出十几斤果实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