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世界级阴谋 > 第12章 实施中的世界新秩序(1)

第12章 实施中的世界新秩序(1)(1 / 1)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机遇,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这个统领世界的法则,却不是丛林法则,将承担起领导我们国家的重任。当我们达到和我们将要达到之时,我们将拥有在这个世界新秩序中的庞大机会,在这个所有联邦州都能够恪守维护和平职责的秩序中,我们将实现建国者们的所有誓言和宏愿。乔治.布什(1990年9月11日,于美国国会)它太机密了,我们不能谈论它。乔治.W.布什(2004年2月8日,与蒂姆.胡塞尔特TimRussert的谈话)世界新秩序(NOM),一个和摧毁苏联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世界的某种构想”,何等计划!1990年9月11日,布什总统面对国会所阐述的国家构思是美国先前理念的又一个化身,而且变得更为激进:新政(1932年:罗斯福)、雅尔塔、“新雅尔塔”,“新战线”(1960年:肯尼迪),世界新秩序(1973年)……别忘了还有1944年7月22日通过的,旨在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宏大设想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经济协议。来自英联邦的代表约翰.凯恩斯(JohnKeynes)坚持创立一个既可以发行一种叫“银行币(bancor)”的国际货币,也可以资助一个超国家管理机构的国际结算银行。然而这是一个由哈里.迪克特.怀特(HarryDexterWhite)倡导的美国货币计划,美国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和它一起的还有美金。今天的世界新秩序打着自由民主胜利的印记,有着以人权为名的国际干涉主义的强烈特征,做着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单极强权建立未来世界政府的设想。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顾问、总统智囊、曾在卡特政府中担任多项要职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认为,美国要保持全球霸权地位必须与欧洲建立联盟,控制中亚及其资源,同时要特别警惕中国。根据位于华盛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大西洋彼岸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学者佛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生于1952年)备受争议的理论,世界新秩序标志着“历史的终结”。此理论是俄罗斯哲学家、政治学家亚历山大.科杰夫(AlexandreKojève:1902—1968)来自黑格尔理论的再次延展。黑格尔认为,通过法国革命理念和欧洲大陆理性与人权的传播,拿破伦耶纳之战的胜利(1806年)标志着历史的终结。从2007年起,世界新秩序就开始作为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朱瑟.马努艾尔.巴罗佐(JoséManuelBarroso)认为,危机的持续正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因为它激发了对于改变的渴望。这正是加拿大记者纳奥米.克兰(NaomiKlein)在2008年发表的著作《休克的战略》中所揭露和反对的观点。作者在书中破译了周期性出现的,在最混乱的情况下却得以兴旺发展的“灾难资本主义”的反常现象。资本家们通过实行超级自由化的改革获利,却远离正是由他们引发的混乱场面。“世界新秩序”,光明会的印记?对于阴谋论的支持者而言,建立全球王国的世界新秩序是个早已开始实施的计划,只不过被掩人耳目的安抚性言论遮盖了而已。两个半世纪以来的所有重大突发事件,一直都是由躲在暗处的阴谋集团及少数精英操控而成。否则如何解释这个唯利是图和自私自利的世界的飞跃?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控制世界的计划,阴谋论者想象出了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就像出现在一美金钞票上的金字塔)。位于最顶端的是一个看不见的统治阶层:依据可能是共济会却不一定是光明会,但如果是光明会一定是共济会的原则,光明会“大脑”和共济会“精英”共十三人,就像不祥的德洛伊教祭司向撒旦之光发出召唤,他们以强大的能量控制着整个世界经济。其后被接纳的还有三十三个人,按照入会等级排列次序。最后,位于金字塔下方的还有五百个“大阴谋家”:政客、跨国集团总裁、银行家、巨富以及那些“彼得伯格人”和“三边委员会成员”。如此各就各位,“遵守”等级制度。通过逐级指令原则,位于低等级的人并不知道高等级如何运作。在如此运行中的世界秩序的背后存在几个不同的集团:骷髅会(SkullandBones),波西米亚俱乐部(BohemianClub),朝圣山学社(lasociétédeMont-Pélerin),彼得伯格集团(legroupeBilderberg),对外关系理事会(le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三边委员会(lacommissionTrilatérale),英国迪特利基金会(lafondationanglaiseDitchley)以及由威廉.克里斯托尔(WilliamKristol)和罗伯特.卡根(RobertKagan)创立于1997年的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作为推行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新保守派智囊团,该组织一直运行到2006年。谁领导世界?2008年3月4日,法国电视五台“时事话题”节目即触及到这个问题。四位知名人士被邀请来阐明他们的观点:热拉尔.沙利昂(GérardChaliand:地缘政治和策略问题专家),尼古拉.巴莎罕(NicoleBacharan:美国历史与政治学家),让.佛朗索瓦.卡恩(JeanFran觭oisKahn:历史学家,知名记者,“星期四事件”和“玛利亚纳”周刊创始人)和雅克.胡泊尼克(JacquesRupnik:法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节目的最后环节由观众通过短信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荧光屏上:“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彼得伯格国际组织的事情?他们每年都召集影响世界的精英人物开一次大会。”主持人伊夫.卡里维把问题念给嘉宾们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彼得伯格国际组织……什么……应该是彼得伯格,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每年都召集影响世界的精英人物开一次大会。你们听说过吗?嘉宾们:没有。伊夫.卡里维:这样的话,可是个直播的失败,彼得伯格。让.佛朗索瓦.卡恩:我知道三边委员会,达沃斯,可这个……尼古拉.巴莎罕:我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个组织,所以我无可奉告。伊夫.卡里维:也许是个电视观众的小发明,来测试一下我们?尼古拉.巴莎罕:也许他想证实一下……热拉尔.沙利昂:我十分怀疑这样的组织,他们躲在暗处分配着角色,瓜分着世界利益。这是一个历史阴谋论的看法。伊夫.卡里维:你也许正在非常巧妙的回答着一个不同凡响,充满机智的假问题……彼得伯格的无可奉告然而,从1954年开始,这个会议像仪式一样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投资大厦,从星期四到星期天,第一警戒,对外服务一概停止,摄影师和摄像师被禁止入内,只能远远地保持着好奇,彼得伯格会议期间实施的”灯火管制“的确令人大开眼界。与会者凝聚了众多高端人士:国家元首、女王、部长、外交官、大财团总裁、工业界领袖、经济学权威、科学家、经济媒体、专家学者……所有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些“彼得伯格人”关起门来对世界命运高谈阔论,最后能公布点儿什么吗?什么也没有。磋商决议是秘密的,没有什么可提交的,没有什么需要公众知晓的,也没有什么媒体必须知道的。作为对于当今重大的经济、社会、军事、安全、宗教……交换意见的论坛,一年一度的彼得伯格私人会议从准备到延长,所有工作只限于委员会的成员之间私下沟通。与会者可以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而不必顾及他们惯常的身份和地位,一切都在极端机密的情况下进行,散会后更要遵守“沉默的法则。”2003年,一百三十位“彼得伯格人”参加的会议于5月15—18日在法国举行,地点选择在靠近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豪华酒店。雅克.希拉克前来表示欢迎之意,并祝大家“工作愉快”,随后便先行离开。《泰晤士报》的发难2009年5月14日,《泰晤士报》网页上写到:“彼得伯格影子会议在希腊举行,地址如下:伍里亚格蒙蒂城,阿波罗大道40号,纳福西卡阿斯缇尔宫酒店,位于雅典以南二十公里。”会议于5月14—17日举行。《卫报》驻希腊记者查里.斯克尔顿在众目睽睽下被希腊警察粗暴对待,他控告警方的野蛮行为,同时对这样一个会议在民主社会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他在博客中呼吁民众“不惜一切代价杯葛彼得伯格集团。”一位荷兰议会议员对其首相、欧洲事务部长和贝阿特丽丝女王都是彼得伯格核心成员提出质疑。同时,该议会要求,如果《里斯本协议》的批准是彼得伯格会议讨论的议题,那么所有相关的议程,包括时间表都必须向外公布。此外,法国《伏尔泰》网站复制了一份彼得伯格发给所有与会者的传真,并列出了那些将要与会者的名单。根据此传真,第五十七届会议的与会者包括:彼得.苏德兰地(PeterSutherland:英国石油总裁及梵蒂冈金融顾问),朱瑟夫.阿克曼(JosefAckermann:德意志银行总CEO),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Geithner: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佐力克(RobertZoellick:世界银行行长),美国密使里查德.霍布鲁克(RichardHolbrooke),卡尔.比尔德(CarlBildt:瑞典外交部长),乔治.A.大卫(GeorgeA.David:希腊可口可乐公司老板),亨利.德.卡斯特里(HenrideCastries:安盛集团主席兼CEO),帕斯卡.拉米(PascalLamy:世界贸易组织主席),克丽丝汀.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法国财政部长),多梅尼克.西尼斯卡蔻(DomenicoSiniscalco:摩根斯坦利副总裁),大卫.洛克菲勒(DavidRockefeller:美国打通银行前总裁),西班牙索非亚皇后,荷兰贝阿特丽丝女王,达尼艾尔.瓦塞拉(DanielVasella:瑞士诺华医药集团总裁),保罗.沃尔夫威茨和里查德.柏尔勒(PaulWolfowitz,RichardPerle:乔治.W.布什前顾问),马蒂.旺哈南(MattiVanhanen:芬兰总理),让.克洛德.特里榭(JeanClaudeTrichet: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蒂艾里.德.蒙布里亚尔(ThierrydeMontbrial: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布巴尔(AlexandreBompard:欧洲一台台长),丹尼.奥里宛纳(DenisOlivennes:来自《新观察家》),还有一个《经济学人》的记者,等等。曾参加过十几次彼得伯格会议的西班牙索非亚皇后的确令人放心,她表示自己从不发言,并宣称,这样一个运作“相当机密的圈子”并没有所谓阴谋的企图,而只是一个严格规定不许外人介入的私人聚会。无论它是什么,其教会式权利组织结构,其做出的重大决定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游离于民主体制监控之外的事实,不能不令人感到不安。冷战仍在继续彼得伯格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5月在荷兰奥斯德贝克的彼得伯格酒店(会议由此得名)举行,以荷兰女王王夫伯恩哈德.祖尔.利博(BernhardzurLippe)的名义,邀请了上百位银行家、政治家、工业家、国际金融家:丹尼.荷雷(DenisHealey)、朱瑟夫.瑞丁格(JosephRetinger)、大卫.洛克菲勒(DavidRockefeller)、朱瑟夫.朗斯(JosephLuns: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主席)和保罗.冯.兹兰德(PaulVanZeeland:比利时前首相)。在冷战的背景下,会议试图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施大西洋主义者的影响力,以巩固美国与西欧的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一个面对苏联入侵的西方联盟。直到1976年,彼得伯格主席一直由荷兰女王朱丽安娜的丈夫担任。购买洛克西德飞机受贿丑闻迫使他离开主席一职,当年会议被取消,大卫.洛克菲勒接替他的职务。第二年,1977年4月21—23日,会议在英国的托基举行,由英国前首相、苏格兰人阿莱克.道格拉斯.侯姆爵士(SirAlecDouglasHome)担任主席。4月4日,《每日镜报》曝光与会者名单:大卫.洛克菲勒、亨利.基辛格、还有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他最后放弃出席。根据4月13日出版的《绑鸭报》的报道,其他受邀者还包括:赫尔穆.史密特(HelmutSchmidt)、斯塔夫罗斯.尼阿乔斯(StavrosNiarchos:希腊船业大亨)、吉奥瓦尼.阿内利(GiovanniAgnelli:菲亚特老板)、詹姆斯.卡拉汉(JamesCallaghan:英国首相)、罗伯特.迈克钠马拉(RobertMacNamara)、巨富艾德蒙德.德罗斯西尔(EdmonddeRothschild)、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简称“Zbig”:“兹大佬”)……“兹大佬”布热津斯基只要说到地缘策略或者全球政治,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名字: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生于1928年):为原籍波兰的美国政治学家,新自由主义学说理论家、彼得伯格成员、三边委员会委员、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委员,并于1977—1981年担任吉米.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在其2004年发表的著作《真正的选择: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中,“兹大佬”阐述了他的“世界改良观”,即维护美国领导权以达成世界之稳定,所有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强权都对稳定世界构成威胁。然而,与乔治.W.布什所鼓吹的单边主义相反,他认为,这一美国领导下的维护世界稳定的计划只有和欧洲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缺少欧洲的参与,美国还是有裁决权的,但是却不是绝对全权的;而一个排除美国的欧洲可以是富有的,却是虚弱无力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乳头乐”:针对民众的新鸦片布热津斯基发明这个新词,是1995年于旧金山举行的世界现状论坛上的事了。当时参加论坛的包括: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老布什、玛格丽特.撒切尔、瓦茨拉夫.哈维尔、比尔.盖茨和泰德.透纳……论坛的目的旨在分析世界局势,定义全球政治经济概念,制定行动目标,以及确定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方式。与会者最后达成共识,即一个建立在帕雷托法则基础上的“80/20”的社会必将到来,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中,20%的人口所创造的生产力足以支撑世界经济大机器的运转。那么如何安慰那些没有工作、没有事业、却反抗情绪日增的、剩余的80%的人口?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