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若是为了获取力量而信仰某位神祇,或者单纯为了信仰而信仰,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落了下乘,偏离了信仰正道。
当然,也是因为这种理念,在函夏之外,根本不存在等同于玄光境,甚至玉液境的神祇,他们口中的真神,都是等同于炼虚合道的存在。
同样,这种理论下的修行体系,并非单纯的神道,诸子百家对于学术和秩序的探索,甚至弥罗前世赤色理论如果转化成修行体系,也是更偏向于主体融入客体的理论体系。
无学难为,无信不立,无实必败。
我们学习,我们信奉,我们实践。
最后的主客相互交融,便是函夏,或者说东方的特色理论,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
主体解析客体和主体融入客体,本质上将人和自然分离对立。
主体解析客体也可以理解成个人通过解析和认知,把握自然,达到人和自然的统一。
主体融入客体可以理解成个体借助信仰,融入自然,达到自然和人的统一。
而函夏的天人合一理论,则是直接模糊了主体和客体,认为自然和个人本身是一体的,但人又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这个庞大体系下的一员。
同时,人本身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合体系,这个体系又同自然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这也是人体五脏六腑,同自然阴阳五行联系的一大基础。
在天人合一体系的认知之中,人本身应该是与自然紧密相合,只是降生之后,后天沾染杂质,逐渐同自然分割开来。因此修行的过程,就是降低后天杂质的影响,恢复同自然的联系,但这个过程,有强调个人的自我,以及同社会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去伪存真,见心明性”的体系。
最终我重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时,已经同最初的天人合一完全不一样。
我们诞生于自然,我们存在于自然,但我们又独立于自然之外。
这也是东方文明体系多变且具有包容性的一大原因,同样是弥罗和库洛最大冲突所在。
弥罗认可自然万物,接纳自然万物,同样被自然万物接纳。
而库洛解析万物,排斥万物,自然也会被万物所排斥。
‘虽非大道之争,但我和库洛的争斗却有一些天人之争的感觉,难以共存,故而排斥。’
理清双方差距之后,弥罗原本不上不下的厌恶情绪顿时得到了缓解,他同吕长春表示感谢之后,同样也是将自家未来道路进一步整理清楚。
或许,他对于自家伴生之宝可以放的更加宽松一些,不要想着方方面面都解析的那么透彻,或者说凝聚法相的时候不要想着完全统一和把控,而是转为执掌和梳理为主。
这个想法算是对于弥罗自身道路的一次微调,因此念头一起,弥罗心神之中宝卷上的名字也是出现细微的变化,弥罗妙有宝光也是多了一丝丝的柔和。
当然这个想法现在只是想法,尚为实践,也没有进行调整,所以变化极其微小,便是弥罗身边的吕长春也只是觉得弥罗的气息似乎柔和了些许,但具体变化却看不大清楚。
但吕长春晓得弥罗已经从库洛的影响下走出,便没有继续打搅弥罗自我调整,笑道:“既然你没事了,我就去找美酒了。这金虹城作为我们函夏的核心之地,十二州各类酒水之中,除去极少部分外,在这基本都能看到。同理,一些平日看不到的天材地宝这里也能找到,你也可以去逛一逛。”
说完,吕长春便起身离开。
弥罗则是小心翼翼的梳理自家伴生之宝内的信息。
同时,【人道·正九品改造人】、【外道·正八品奥术师】和【外道·从七品义体奥术师】三个名字对应的信息概念和道则法理,也是随着的不在排斥,而开始同原有的名字进行交融。
例如【人道·从九品木匠】便衍生出变种【义肢师】,【人道·从九品医师】也衍生出了变种【外科医师】,除此之外,其余名字也是或多或少受到了些许影响,隐约有新的变化,但没能凝聚成型。
倒是【人道·正九品改造人】边上,边上多出了一个名字的虚影。
弥罗看着这个名字,有看了看【工匠】,隐约能够感觉到那个虚幻的名字应该是【偃师】一类,不由想着是不是去找一些类似的书籍,将其凝聚出来。
但很快,他又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准备回去先好好休息一下,剩下的事情,等休息后再处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