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心满意足的勒戈夫之后,中午尹子雄休息了一下,下午三点钟时他又要接受英国《视与听》杂志的专访。在全球最有名有两份电影专业杂志就是《电影手册》与《视与听》了,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分专业的研究电影本身的杂志。在电影学院读书时,老师一般都会跟你说,电影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所以电影语言也叫视听语言。电影就是在人的眼前播放适合于人类眼球视觉下看起来运动的画面,然后再配以相关的声音结合画面一起,这就是电影的全部。那光和影又是什么概念呢?光和影是视觉画面的本质,也就是电影画面的本质,更是美术的本质。画面是如何出现的?当然是由光的照射与光的阴影两相结合下造成了画面的出现。很早前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是默片,所以有人觉得电影就是光影的艺术。到后来,有声音了,才是视听的艺术!很简单的比方,如果你的眼前全是光,甚至是均匀的光,没有任何物体的阴影出现。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平面的,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反之,如果你的眼前全是黑,没有任何光的出现,那你的眼前也是平面的,黑乎乎的一片。正因为有了光的出现,有了阴影的出现,所以我们看到了万物,看到了空间,甚至看到了想象。所以,真正说起来,电影的艺术是不是很高深?那绝对是的,非常高深的艺术。新浪潮也正是看到了电影的本质——视与听,光与影,所以才提出了去故事化。他们认为仅凭视与听及光与影就能传达创作者的思想,让电影简单化,但每一个简单的背后却是把复杂的东西揉进一个复杂的符号。比如我们看到的光,最初人们看到光只有太阳光,它看起来只有一种颜色,但当它变成彩虹时,它有了七种颜色。那如果这七种颜色再分下去呢?每种颜色都可以出一个色谱,发展出n种颜色。那新浪潮的主题思想就是,给观众到看简单颜色的光与影的变化,因为观众拥有对光与影的丰富的认知,所以明白了创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光与影的变化,它背后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但是,观众你得明白黄色代表了什么?黄色在权力的象征中代表了什么?在生活中又代表了什么?在情感中还代表了什么?在罪恶中又代表了什么……你结合黄色在不同范围中的代表,再看创作者在不同情境中表达了什么。比如创作者讲的如果是情感的话,那你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情境下用黄色,因为它代表了幸福的颜色。当然,这只是黄色在西方人的认知中所表达的,在爱情中黄色在日本文化中代表了坚贞,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可能代表了分手,黄了的意思……所以,观众你不仅得了解色彩在情感中的通用的表达,还得了解色彩在不同国家中的色彩表达。这还只是色彩,光影,那还有摄影构图呢?声音呢?表演呢?每一种又分为了许多种的表达。好吧,这就像很多人问中国的文化为什么不能通过几千年传播影响全世界?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就像新浪潮的电影思想一样,是贵族的文化,是精英的文化,它不是普通人的文化。怎么普世?全世界的贵族精英都在研究中国的文化,但普通民众研究不起啊,太高端了。比如汉字,普通人认识汉字只是运用,但精英却知道每一个汉字它都蕴含了一个故事,一种象征,一种文化。再比如如何写出汉字的神韵?要上好的毛笔,要上好的砚墨,要上好的宣纸,还要经过数十年的练习……这毛笔又有讲究,这砚墨也有讲究……这每一样的配件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形成一种文化。所以,真以为一个字画只是一幅简单的字画吗?它是所有复杂的文化集合起来的集中表达。所以,这种文化是普通人能明白的吗?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吗?新浪潮的电影思想就跟这个是一毛一样的,只是精英文化群体欣赏的艺术罢了。为什么要表述这么多,其实很多的人只知道艺术电影晦涩难懂,但就是能获奖,这让很多人不明白这种电影的获奖根由在哪?它凭什么获奖?凭什么被少数的精英称之为艺术?上面的一些简单举例就能使人稍微了解一下艺术电影怎么称之为艺术的。我们还会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说说某某评论家,某某电影大师看某某艺术片看哭了。然后普通人一去看,这怎么能看哭呢?我怎么就看睡着了?当你哪一天看电影能从电影的声音、色彩、构图、表演等等这些视听元素中能看到暗讽、隐喻、情感、力量,甚至文化,致敬……等等一系列的情感时,那么恭喜你,你是个合格的文艺电影观众了。……话回尹子雄中午休息完之后,《视与听》杂志的记者被小王带到房间,尹子雄刚洗完了把脸整理好装容。这些欧洲的精英人士别的不会,但是装逼方面绝对一丝不苟,如果你在他面前不装,他就觉得你不尊重他,所以,尹子雄也得装一装。“你好,尹导,我是乔治·a·威廉,《视与听》杂志的主编,很高兴能采访到你。”“你好,乔治先生,能得到你的采访是我的荣幸。”相互的吹捧是有必要的。“来,请坐,尝一下我从中国带来的茶叶。不是什么特别高端的茶叶,但还算能喝。”“哦,太感谢了,我听勒戈夫说了,你这里有好茶。”乔治坐下后端起茶杯轻轻的嗅了嗅,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小心的轻轻的喝了一口。“哦,你与勒戈夫先生见过面了?”尹子雄点有意外。“当然,我们是好朋友。另外,我总得知道他采访了你些什么内容,我总不能与他重复不是?”乔治放下茶杯,尹子雄再倒上一杯。“你是对的,我也不想回答重复的问题。”“那就太好了,那,尹导,我们开始吧?”……乔治这人太古板了,没一点勒戈夫那种轻松优雅的气息,所以,他们的采访也是古板得有点干巴巴的,要不是尹子雄不是个在意的人,怕是会搞得很尴尬。“尹,你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批评美国,你既然这么痛恨美国的行为,为什么又要去好莱坞发展,还拍美国文化下的电影呢?”“批评美国是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反对美国干预他国,这是一个正常的情绪。就像你是英国人,如果美国过分的干预你们国家的社会舆论,你会有什么反应?”“那我是绝对不会允许的。”“没错,你看你也不会允许外国势力干预英国的事物,这不就是一个正常的国民的体现吗?这是权力,这也是自由。”“可是……”“乔治先生,咱们尽量不要去谈政治,毕竟这只是个电影采访。”“好吧,那你继续说说,你为什么要去好莱坞发展?并拍美国文化下的电影?”“两个原因,一是学习,好莱坞有全球最好的电影技术以及电影文化,作为一个爱学习的电影人,不去最好的地方学习那怎么成长?第二个原因,赚钱啊。没一个导演不想自己的电影被全球观众喜欢,还能赚到大笔的金钱的。”“噢,尹导,你够直接。”乔治苦笑了下。“这是事实不是吗?这也是我的个人需求,其实新自由主义中,个人主义可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ok,尹,我们谈回电影。上午的时候你跟勒戈夫聊过你对新浪潮的批评,也聊过你对未来电影发展的展望。你认为未来必定会是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互补的情形,你是如何作出这一判断的?”“很简单,未来世界肯定是个人表达主义会越来越被唾弃。原因就是,作者你得迎合观众,这样你才能有票房,才能生存,只有你生存下来了才有资格去讲个人表达。就像现在的电视台,作家,甚至报刊杂志,如果这些载体的内容受不到普通大众的观迎,那电视台会没有广告收入,作家的书卖不出去,报刊杂志会停刊,那坚持再强的个人表达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是,艺术电影有三大电影节支持,也培养了一大批的艺术观众。”乔治反驳到。“但是,你没发现在戛纳的电影市场中交易得最多的是商业电影吗?《电影手册》杂志一度亏损,已经换了几个投资方了吗?而且电影技术要发展就必须依告商业电影的尝试。”“嗯哼,怎么说?”“比如说现代电影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电影技术,如斯坦尼康、电子伸缩炮、3d技术、杜比声音技术、特效技术等等这些电影技术都是从商业电影开始,商业电影开发这些技术就是为了更好的商业利益。如果电影行业依靠不赚钱的艺术电影,这些技术怎么来?没了这些技术,很多艺术的新设想也没办法实现不是?”“嗯,这个理念很多人都在说。”“因为它是对的,所以,大家才在讨论。所以,这是互补的。商业电影负责开发新技术,培养电影市场,而艺术电影可以应用新技术,还从商业电影的利润中获得一部分的电影投资,这样艺术电影也有了生存的基础,然后在商业电影庞大的市场中分流一部分高端的电影观众去艺术电影中。”“这不就是互补嘛,而且像《电影手册》与《视与听》不正好是研究电影发展的杂志嘛,如果没一切都没只是理论,没有商业电影在技术上应证,靠文艺电影去印证那些理论吗?很多的文艺电影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吧?”“好的,回到《绿皮书》的电影本身,为什么你在要连志拍了一系列成功的商业电影后,拍一部这样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哦,乔治先生,听你的口气,你不认为《绿皮书》是文艺电影?”“是的,它依然是商业电影的内核,只是不披了件文艺的外衣。我不认为这它是纯正的文艺片。”“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认为拍一部让普通观众能看得懂的文艺片,可能比纯正的文艺片更有意义。”……虽然看着尹子雄能够侃侃而谈,但实际上他的脑海中在高速的运转着。面对这种全球顶级的专业杂志的发问,每个问题都是那么的刁钻,所以,他不得不让大脑高度兴奋,超速动转去应对这些问题。果然,在接受完《视与听》的采访完毕后,尹子雄整个人都有点疲惫了。他准备吃完晚饭就睡觉,结果在吃晚饭之前,阿黛尔又来了。这是来蹭饭,还是来蹭睡啊?或,蹭草?“你出现在《电影手册》的电子封面上了,而且,关于你的采访,现在的圈子里的争议有点大。我喜欢在观点,美国还没学会如何面对种族问是,毕竟它才面立200多年,跟五千年的中国与几千年的欧洲没法比。哈哈,这个太有趣了。我特别喜欢你说的那一句‘虽然他粗俗,没文化,但他做的事情比很多看起来文明的人更像文明人。’哇喔,你知道吗?这句话被放在《电影手册》的封面作为底语。而且,现在好多的电影同行都在讨论你。”“我……”“还有,还有,我很喜欢你抨击新浪潮的那些东西,虽然我也是这类电影的受益者,但我真是不想看这些又长又无聊的电影……”“……”尹子雄懵逼了,被这个一进门就叽叽喳喳的女人给吵死了,但很明显她很兴奋,也很高兴。“意思是我的采访现在影响很大?”“很大,非常大,有几个朋友都想认识你,可是,我不会介绍给她们的。”“呃,你把我们的关系告诉别人了?”尹子雄惊讶。“有记者在报道了,估计很快就会传开,不过,不用担心,这是很正常的炒作,过一阵子就没事了。”“……”尹子雄相当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