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门口到宫门口这段路上,京城的百姓们一直高喊“代王殿下千岁”或者“代王殿下豪杰”等话语。 之前发生的小插曲,因为太子殿下不在意,百姓们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继续大声呼唤着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好像他们喊的越大声,就代表他们越尊敬代王一样。 赵曜刚开始觉得这震天撼地的喊声热血沸腾,但是听久了,便嫌弃吵了。 四皇子见赵曜皱着小脸,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关心地问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赵曜摇了摇头说:”四哥,我没事,就是觉得……“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四皇子耐心地问道:“觉得什么?” 赵曜先是戒备地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看他们,他抬起手放在嘴巴,小声地说到:“四哥,我觉得这些百姓一直叫,有些吵。”说完,他面上露出怯怯的表情,似乎察觉自己说错了话。“四哥,我是不是不该这么说百姓?” 看到赵曜眼里的惶恐不安,四皇子温和地对他笑了笑:“你说的没错,的确有些吵。” 赵曜听到这话,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登时亮了起来,神色有些激动地说道:“四哥,你真的觉得吵吗?” 四皇子点头:“吵,我不喜。” 赵曜这才想起来他四哥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见四哥和他一样的想法,他满脸欢喜的说道:“四哥,我也不喜。” 八皇子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我也不喜。” “我最喜欢四哥和八哥了。”四哥和八哥不愧是他最好的哥哥,连想法都一样。“四哥、八哥,你们说他们这么喊,嗓子疼不疼啊,渴不渴啊?”百姓们扯着嗓子喊,喊的声音都哑了,但是他们还在喊。赵曜觉得他们一直这样喊,明天早上起来嗓子一定会非常疼,并且疼的说不出话来。 八皇子看着喊的脖子的青筋都暴了出来的百姓,发出一声嗤笑:“不用管他们,让他们喊。” 四皇子看了一眼面上露出些讥讽的八皇子,眼底划过一抹深思。 “四哥、八哥,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到宫里啊?”这一路只有百姓们的呼喊声,没有其他的事情,赵曜觉得有些无聊了。 四皇子看着队伍行走的速度这么慢,估算道:“大概还有半个多时辰。” “还有半个多时辰啊?”赵曜有些不耐烦了。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忙问道,“四哥、八哥,我们回到宫里还要读书吗?不对,今日下午应该学丹青的,那我们回去还要学丹青吗?”除了不喜欢读书,其他的东西,赵曜还是愿意学的。 “今天下午的课程已经取消了,我们回宫后不必再去学丹青。”四皇子故意逗赵曜道,“虽然今日下午先生不教我们丹青,但是十弟你可以去我屋里,我教你读书。” “啊?”赵曜一听这话,小脸顿时垮了下来。他撅着小嘴,不高兴地说道,“四哥,我不想去你屋里读书。” 听到赵曜这么说,四皇子一点也不意外。 他问道:“今日上午先生教的内容,你听懂了吗?” 呃…… 赵曜眼神心虚闪躲,扭过头不敢看四皇子。 “四哥,我们能不能不说读书的事情啊。” 四皇子伸手把赵曜的小脸转了过来,遂捏了捏他肉嘟嘟的小脸。 “我看你就是想玩。” 赵曜伸手扯了扯四皇子的袖子,撒娇道:“四哥,难得今日下午不用上课,你就让我玩吧。” 四皇子戳了戳赵曜的额头,非常冷酷无情地提醒道:“十弟,父皇让你抄写《论语》一百遍,你抄写了多少,还剩多少?” 轰的一声,四皇子这番提醒犹如晴天霹雳,直劈的赵曜呆住了。 看到赵曜这副被雷劈的模样,四皇子和八皇子便知道他忘了罚抄《论语》一事。 “这几日玩的开心,把罚抄一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他又提醒赵曜道,“父皇只给了你一个月的期限,离一个月的期限只剩十来天了。” “什么?”赵曜惊叫道,“就剩十来天了?”这个消息对赵曜来说更加惊悚,“完了完了完了……” 三皇子他们听到赵曜惊恐的叫声,纷纷回头望向他,问道:“十弟,你鬼叫什么?”说完,他们见赵曜一副快要哭出来,好笑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三哥,我完了,我把父皇罚我抄写《论语》一事给忘了。”啊啊啊啊,他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还剩十来天,他就算有十只手,也抄不完一百遍啊。 “哈哈哈哈哈……”三皇子他们被赵曜这番苦恼的话逗笑了,“十弟,那你真的要完了,父皇肯定不会放过你。” 五皇子幸灾乐祸地说道:“十弟,你多保重啊。” “十弟,自求多福。”六皇子嘴上这么说,但是语气里并没有一丝关心。 见三皇子他们不仅不安慰赵曜,还幸灾乐祸等着看赵曜被皇帝惩罚,四皇子心中很是不悦,脸色不由地冷了几分。 “现在写还来得及。”四皇子温声地安慰赵曜道。 有四皇子在,八皇子不好说什么,只能宽慰赵曜道:“十弟,还有十天,完全来得及。” 有了四皇子和八皇子的安慰,赵曜悲痛焦急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些。 “我会努力的。” 四皇子抬手轻轻地拍了拍赵曜的后脑勺,“以后还敢乐不思蜀吗?” 赵曜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四皇子揉了揉赵曜的小脸说:“好了,等回到宫里,你就不要去我屋里了。” 赵曜听了,苦闷的小脸上重新露出笑容。 “四哥最好了。” 很快,赵曜就把这件事情搁置一旁,坐在马背上,继续看道路两旁的百姓们。 道路两旁的百姓们见过太子和代王殿下后,就把目光投向其他皇子。四皇子是众皇子中长相最为出色的一个。他的气度沉静,气质儒雅,自然是众皇子中最引人注目的。 不少女子目光灼灼地看着四皇子,她们似乎还在说些什么。 今日是因为迎接代王殿下回京,闺中女子这才能出门来到大街上。平日里,待字闺中的女子是不能这么直接抛头露面的。 四皇子只比三皇子小一岁。李嫔已经在暗中为四皇子挑选正妃。 朝中不少文臣是支持四皇子的,因为四皇子的外祖父是太学的祭酒。 李家是书香门第。从前朝起,李家家主都是太学的祭酒。这么多年,李家的门徒遍布天下各地。 李家在读书人心目中也是很有地位的,完全不输给现在的孔家。从前朝起,朝中或者地方的很多官员都是李家的学生。 一开始,李家并不愿意入仕。在前前朝,李家隐居在深山里读书,从不过问政事,但是却一直非常有名。前前朝的帝王们想请李家人入仕辅佐,但是李家宁愿被砍头,也不愿意下山。 前朝的建国皇帝是一个胸有大义,为民着想的好皇帝。他三顾茅庐,请李家人出山。李家人之所以答应辅佐,一是因为前朝建国皇帝是个好皇帝,二是因为前朝刚建立的时候,礼乐崩坏,急需李家的人出山重修礼乐和规矩。 李家一开始是太傅,后来李家人修好礼乐和规矩后,不愿意在朝中当官,便创立了太学,然后便一直在太学里教书。 夏灵帝时期,李家人被陷害打压,死伤无数。李家人心灰意冷,从太学中离去,又回到了山里,准备再次隐居,并且决定再不出山。后来,先帝亲自上山,请李家人出山继续在太学教书。 李家人被先帝的诚心感动,于是再次下山,重开太学,继续教书育人。 在孔家被天下读书人唾骂的那段时日,李家备受文人学子们的推崇。虽然李家比不上千年孔家的名望,但是李家的名声要比孔家好很多。 孔太常之所以不愿意把小女儿嫁给代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担心孔家名声再次毁掉,会再次让天下读书人失望,届时李家将会取代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