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血红的花纹如同藤蔓一般从地面向着上方盘旋蔓延,不一会儿功夫原本由粗糙木头构成的人偶便被这殷红如血的藤蔓完全覆盖,原本粗糙无比的身体也在被藤蔓花纹覆盖的一瞬间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润滑剂一般变得油亮光滑,表面甚至倒映除了贝伦斯特无奈的面容。 看着眼前这几个红的吓人的木质人偶,再看看不远处气喘吁吁眼看着就快累趴下了却还咬着牙坚持站在那里与自己四目相对的朱茜,就算再不情愿贝伦斯特还是不得不承认,在自己“小恶作剧一下也无妨”心态的作祟下,事情还是朝着她最不喜欢的方向发展了。 “血佣人偶”。这是现在出现在贝伦斯特眼前这五个红色木头人偶的“学名”。或者说是在书籍上能够找到的较为官方的称呼。与正常情况下用魔力构成的“魔力造物人偶”和工匠手工制作的“人工造物人偶”不同,与这种人偶相似的这一类东西都会被归类在所谓的“附魔造物”之中。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造物的基础上通过魔力附着等方式,在原本不具备魔法属性的造物上附着上魔力,从而产生了同时拥有前面两者特性的第三种新造物。 只不过这个“血佣人偶”就算在“附魔造物”这个类别之中也应该算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用以给它进行“魔力附着”的媒介并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类似水晶或是魔药之类的东西,也不是施法者们加工制作的“小道具”,它的媒介,是源自于人体的新鲜血液。 人体中蕴含着魔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对魔力有过多的“感应”,包括自身所蕴藏的那些魔力,在这种有少部分人能够完全驾驭体内所蕴藏的这股魔力,并将之以魔法的方式施展出来的,便是所谓的魔法师,即旧时代魔法的使用者们。 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构筑起强大的魔法,转而借用自己有限的魔力和某些媒介的帮助,与自然界中的魔力,或是拥有魔力的生物们进行“沟通”,从而引导自然魔力根据需求凝聚成魔法而展现出来的,便是名为施法者的新时代魔法使用者。 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其中的“媒介”是施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这个“媒介”都是以自然界存在的蕴含稳定魔力的草药、晶石或是动物驱赶为主,同样的,原本就拥有魔力的人类本身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是“媒介”的一种。 只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可行”的事情而已。如果这么做的话,作为“媒介”的那个人必须承受魔力经由自身强行灌注到魔法上所产生的可怕冲击力,以及全身血肉被魔力冲刷而产生的剧烈痛楚。通常情况下,这么做的最后结果中,全身被暴虐灌入的魔力所侵蚀损伤已经算得上是最为轻微的伤害了,就算这么做的是天生的对魔力有着极高亲和度的精灵,不至于对她造成致死的重伤,在这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其可怕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换而言之,现在眼前的这个名为朱茜的精灵少女为了能够让自己见识一下她“真正的实力”,已经努力到自己的性命都可以制止不管的程度了。 原本尚且算是空旷的空间中此刻逐渐被那些血色人偶上所散发出的诡异气息所笼罩,那是原本洁净的魔力受到血祭魔法的感染之后变得躁动不安随即又被血祭的魔力“转化”成了新的血祭魔力。随后这股新生的血祭魔力继续向外部扩散,将更多散落在各处的魔力吞没“浸染”成与自己一样的血祭魔力,这个过程会不断的循环往复在受到超过自己强度的魔力阻隔之前,这种近似“污染”的扩散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 正是因为知道贝伦斯特身上的魔力已经所剩无几,只是依靠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灵活运用,将每一分魔力都用在了最恰当的地方,才使得朱茜的攻击从始至终都无法攻入那个看起来像玩具一般脆弱不堪的防御障壁之中。 所以这一次朱茜一改刚才的攻击方式转而选择了攻击方式更为广阔的血祭之法,如果要继续用刚才的方式防御血佣人偶的攻击就必须面对即将占据整个空间红色魔力的侵袭,如果选择防御魔力侵袭的话本就所剩无几的魔力必然无法防御人偶的攻击,只要能坚持到贝伦斯特的魔力彻底耗尽,那么属于她的胜利自然就会到来。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建立在朱茜确认贝伦斯特所能使用的魔力已经不多的前提下。如果贝伦斯特除此以外还有其后备手段的话,朱茜恐怕也就再也没有什么手段了。 “血祭之法,然后又是血佣人偶,还有这能够污染洁净魔力的红色魔力...德鲁伊教里真的有这种类型的法术么...不对...应该说你的那位导师真的是一位森林大贤吗?”德鲁伊教比较常见的法术应该都是类似“祈雨”“翡翠祝福”“神圣树叶”和各种类型治愈用药膏为主的类型,就算真的有攻击性的法术存在多数时候也应该是诸如刚才所使用的“树叶人偶”或者“碧绿风暴”之类更具有自然风格的法术。 而从刚才开始到现在为止从朱茜所使用的法术类型来看,与其说是德鲁伊倒不如说更像是某异端教会的祭祀才会使用的邪道法术还差不多,那不是一个“德鲁伊”应该使用的法术。 “不过...不对,是不是森林大贤其实都无所谓,反正最后结果还是一样就是了。”看着模样几近癫狂的朱茜,贝伦斯特的表情无比轻蔑,她随手驱散了包围在周身的障壁,任由那红色的魔力向着自己周身靠近。 只是不知何时,那颗闪着碧绿光芒的符文已经凝聚成一颗闪闪发光的晶石被她托在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