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说不能熬夜,前提是能睡好觉,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做 凡事都有例外 昨天搬家,从1楼到5楼,来来回回十多趟 也没怎么样 反倒让我体会到久违的“第二次呼吸”(1) 就是上初一的时候 每次体育课,踢完球 总是脸蛋红扑扑,浑身燥热,呼吸急促 头脑兴奋,心跳加速 多么怀念当时的无邪啊 (想起了沈腾语录:“打败你的不是天真”) (1)第二次呼吸:生理学和体育术语 这是我前两年买的体育词典里发现的 好奇之下,一查,原来就有点像北欧某个国家的一个词 SISU,翻译成汉语,就是西苏 先说,第二次呼吸—— 当“极点”出现以后,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同时加深呼吸,调整速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新感到轻松有力——这个生理现象 而,此处的极点——训练不足及体适能状态较低的人,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造成乳酸堆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极点”或“撞墙”——简单点,就像临界点。 我以前是深有体会,但是不知道原来还有科学依据。 而这一点,正是我喜爱跑步的原因。 尤其是在高三,让我度过如此难熬的一道坎。 别人都是鲤鱼跃龙门,我有点像毛毛虫变成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挺了过来。 而,大一,在太原科技大学的图书馆里,以及各位老师同学的潜移默化下, 我成功地从蛹蜕变成了蝴蝶。这属于精神上的洗礼(昨晚朋友跟我聊疫情反复时提到的一个词 ——原文如下:这次过后大家都是经过洗礼的ren;我回答道:嗯嗯,咱们这一代,经历不同寻常。前面还提到以后将要面临的局面,我的表述是与狼共舞吧) 或者说精神启蒙也好,就是忽然感觉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里说一下《天道》这部电视剧,其实对我的启发、启迪也很大,而且是熬夜看完的,但是也没有给我一种换了个人的感觉。 我记得这个感受,是在一位名叫Zaki的黑人外教的课堂引领下,似乎是问我们上了大学之后,觉得有什么收获。我当时就总结出来上面这种感想。 确实,人们说大学是象牙塔,为我们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30,而立,经历了人生的兜兜转转,职业之路逐渐明晰, 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父母的衰老,亲戚、朋友、舍友、同学的婚礼,疫情的打击,)对人生的无常,体会更直接了。以前(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工作的前几年,基本都是从书中、视觉艺术中体会到的)感受过于肤浅,虽然每当看到故事的结局(无论悲喜),总有一种失落感,仿佛自己如主人公一般,结束了,接下来做什么,却又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也即时,经历过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呐喊》、《彷徨》”和郁达夫的“《沉沦》”。 转折点就出现在大四,当时以为自己学富五车,无所不知, 进入了社会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幸也?不幸也? 身在福中不知福,猪八戒吞人参果, 总觉得有些遗憾,但又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世事洞明皆学问啊 跑题了,这知识都学杂了,情感和思想也是一团糟 有句名言说的好,忘了谁说的 好像是马克吐温 年轻人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 哎,我们不可能一直是8、9点钟的太阳 循环、轮回, 我们终究是要离去的 忍不住想起朱自清的《匆匆》:“可是,平白的,我们为什么两手空空的走这一遭呢?” 是啊,这又回归到哲学上的“人生的意义”了。 我从高二左右就想好了,其实 无论怎样,活在当下、助人为乐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目标群体从单纯的普罗大众, 回归到以家庭为中心了 毕竟,穷则独善其身嘛 照顾好自己、父母,亲戚、朋友,以后有可能还有女朋友 所以,先把基础打好,这样发展起来会更顺利 不至于像去年一样,把自己给深陷进去,过犹不及,凡事适度啊。 所以说,这两年,是我精神上的第二次蜕变, 第一次,用蝶变来形容,这一次, 换个词,李白有句诗:“大贤虎变愚不测” 之前在长春的重庆路上,有句广告语:“豹变” 至今记忆犹新, 怎么说呢,人一直在变,只不过,有的时候,经过顿悟,人的变换会很大,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