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整个春秋史上,包括战国初期的鲁国史上,绝对找不到鲁军中有人吃羊肉这类事情的记录。 羊的事是没有,但鲁宣公却碰到了牛的事。 当然,这事对鲁宣公来讲是一件糗事。如果传将出去,那注定也是要被其他诸侯笑话的。 公元前606年春,鲁宣公按规定主持了鲁国郊祭。 郊祭,即郊天之礼。 当然,郊祭不单单指祭天。 这个郊祭的祭,既可以祭祀天,又可以祭祀地。统言之,是祭祀天、地、日、月的祭祀活动,是春秋时期最为隆重的祭祀大典。 这个郊祭的郊,就是指城郊,具体包括东南西北四郊。 其中祭天时,祭坛设于南郊,这是最重要的,国君亲自前往并主持之。 祭地时,祭坛设于北郊。 祭祀日月,则分别在东郊和西郊祭祀。 祭祀文化非常繁琐,我们每遇到一次,便简单讲一点。多讲的话,讲得累,听得更累。 郊祭要用到的牺牲品是上等的牛,所谓上等的牛,那就是这牛预先是要精挑细选过的,至少浑身上下不得有病,不得带伤。 这个还只是叫初选。 初选的牛是有好几头的,选出后就要精心喂养。 初选就进入卜牛环节,即要从初选的牛中经专业人士占卜,确定其中一头用作郊祭的牺牲品。 这头牛得更加用心喂养,以确保祭祀时没有任何问题。 卜牛后,就是卜日,即由专业人士确定具体的日期与时辰。 这个日子定下来后,那头准备用于祭祀的牛,就不再叫牛了,而叫牺牲。 鲁国的郊祭大典,每年四次。几百年下来了,不知举办了多少次,但偏偏就是这一次,出事了。 当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将牺牲拉上来时,大家突然发现,不知何故,用于牺牲的那头牛居然嘴皮子破了,滴着血。 这哪行? 用于奉献给神灵的牺牲,必须得完美无缺。 于是,这次郊祭中止。 回头再走流程,即在初选的那群牛中,再通过卜选,选出另外一头。 因为用于牺牲的牛不同了,那这个日子和时辰也得重新占卜。 折腾来折腾去,总算将牺牲和日子都定下来了,鲁宣公再次带领大家赴北郊祭坛,重新郊祭。 一应程序下来,大家都觉得累,总算又到了向神灵奉献牺牲的环节了。 突然那头已经被确定为牺牲的牛惨吼了起来,紧接着浑身痉挛,倒地而亡了! 好不容易搞次郊祭,结果两次都在牺牲品上出了问题,这不但诡异,传将出去那可是大大丢鲁国的脸! 鲁宣公黑着脸,下令严惩有关责任人员,并宣布今年的郊祭取消了。 郊祭不举行了? 那你国君岂不是没好好履行主体责任? 公子遂作为执政上卿,忙上前劝谏,意思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取消郊祭。 不就是麻烦一点而已么? 继续卜牛,继续卜日,不就行了? “夫子啊,你倒替寡人想想,万一选出来的牺牲,再次发生问题,那叫寡人怎么办? 事不过三,已经连续两次出事了,说明上天不希望我们这次举办祭祀。”鲁宣公振振有词。 公子遂不再多说了。 但他很清楚,你国君居然对敬奉神灵这种国君必须负责的大事都无所谓了,那你所代表的公室,还剩下多少影响力? 是的,不但公子遂是这样想的,所有的鲁国公卿大夫都这样想了。 甚至当曲阜的国人们听说国君居然取消了郊祭,街头巷尾茶语饭后议论纷纷。 只是鲁宣公不知道,他这一次真的犯了大错,一个让鲁国公室的威望急剧下跌的大错。 经历了郊祭风波后,鲁宣公貌似感觉自己确实不该取消郊祭,使自己的威望在鲁国人民心中下降了几个点。 那无论如何得努力,重新提升一把自己的威望。 鲁宣公急欲提升自己威望的机会还倒真来了。 第二年,鲁宣公主持了郊祭后不久,就有了调停他国矛盾的机会。 这个机会是莒国和郯国创造的,莒国我们已经讲了不少,这里提提郯国。 郯国是大商王朝所封的一个诸侯国,是商王武丁之子的封国,定都郯地,即今山东郯城。 后来,大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重新分封郯国给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微子启。 微子启是商周时期一位大贤人,是商王朝最后一任帝王商纣王的庶兄。 据说,微子启很早就洞察到当时在西歧的周国势力扩张迅速,且周国国君姬昌德才兼备,就劝谏商纣王要注意防范。 但商纣王我行我素,不听微子启的劝谏。 微子启见自己的这位王弟不修德政,以暴治民,且刚愎自用,知道这大商王朝是要玩完了,就愤而离朝。 后来,周武王伐灭纣王,微子启率商王室宗亲及大臣们向周武王投降。 据说,当时微子启实施了最高级别的投降仪式:肉袒牵羊。 在血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肉袒牵羊这样的投降仪式多次记录于史料,一般形式是这样的: 投降者双手反绑,袒露上身,旁边一人牵羊,一人持菁茅,跪行至对方军前告饶谢罪。 双手反绑,袒露上身,表示未带武器,不着战袍。 献上羊,表示犒劳对方将士。 献上菁茅,表示交出祭祀权,因为菁茅是当时的祭祀用品,据说用于滤酒。 这样一番表现的意思就是绝对真心实意的投降,而不是诈降。 投降仪式还有一种是肉袒抬棺,双手反绑,袒露上身,嘴里含玉,身后抬棺。 这种投降仪式表示,自己已犯死罪,甚至不敢奢求对方饶命,完全是无条件投降。 含玉是当时的一种丧葬文化,春秋时期贵族去世后,往往会在死人的嘴里塞一块玉,这个叫玉晗。 古人相信,玉既可有效防止尸身腐烂,更有助其早日托生。 所以,这个玉晗到了汉代时,往往被雕成蝉形。 之所以雕成蝉形,是因为人们觉得蝉非常神奇,它能够褪壳成虫,蝉虫在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又会羽化成蝉,其生命貌似生生不息,寓含转生、重生之意。 微子启肉袒牵羊向周武王投降,恳请周武王保全商族香火。 周武王非常感动,不但赦免了商朝旧臣和一干宗亲,还分封微子启于郯国。 当然,分封给商王朝旧臣和宗亲最重要的还是商纣王之子武庚,武庚被封于殷国。 殷国,即今河南安阳小屯。 当时周武王还另外在殷都附近分封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建立了邶国、墉国和卫国,以监视武庚的殷国,史称“三监”。 但武庚是一个有相当本事的人,他不甘心大商王朝被大周王朝取代,最终起兵叛乱。 不但自己起兵,还将原本是监视自己的周王朝宗邦邶国、墉国卫国都拉下水,史称三监之乱。 最后,周公旦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三监之乱。 在这场商朝遗族对大周王朝的反叛斗争中,武庚当然也联系了自己的伯父微子启,要求郯国加入反叛大周王朝的斗争。 但微子启断然拒绝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微子启被认定是对大周王朝中心不二的人。 周公旦灭了殷国后,将商丘分封给微子启,重新建立代表殷商旧朝的宋国,让微子启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民宗祀。 微子启获封宋国后,无暇再直接管理郯国,就宣布郯国从属于宋国,成为宋国附庸。 也就是说,郯国原先是宋国的附庸国,地处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邻徐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大周王朝钳淮夷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