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通知来了,要求中原列国诸侯于公元前592年周历6月15日,赴断道召开国际会议。 断道,今河南济源西南。 晋国共邀请的诸侯有齐国、鲁国、曹国、卫国、邾国,加上晋国共六国,要求国君亲自参加。 那原来的宋、郑两国呢? 此时两国已经归顺了楚国,当然得排挤在外了。 但令鲁宣公意外的是,原本答应赴会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居然爽了约。 咦,齐侯为何没来? 当然,好奇心比猫还强的鲁宣公后来才知道,原来,为组织这次盟会,晋国中军佐郤克奉命赴中原列国诸侯游说,但在齐国受到了极大的污辱。 郤克腿有小残疾,齐国国君齐顷公居然拿这个来开玩笑,故意安排了腿有残疾的下人接待郤克,还让自己的母亲悄悄欣赏。 齐顷公显然是一个恶作剧,当然也是为了取悦自己的母亲。 但郤克是谁? 堂堂晋国卿级班子第二把手,居然在齐国被人当小丑?所以当场便发怒了,扬言要教训齐国。 那齐顷公还敢亲自参会么?说不定一到断道就被抓了起来。 于是,齐顷公派出上卿高固率代表团参加断道之盟。 但高固也担心晋国人拿自己出气,走到半路就不敢来了,命代表团的三位大夫代表齐国参会了事。 齐国非但不派国君参会、连级别最高的上卿高固都逃了会,晋国终于火大了。 晋景公下令,这次会盟,齐国不算在内,不允许盟誓,并逮捕齐国代表团三位齐国大夫。 鲁宣公本来就看个热闹,但陪同鲁宣公一起参会的公孙归父却忧心冲冲。 公孙归父认为,接下来鲁国可能要摊上大事了。 这跟鲁国又有什么关系? 原来,断道之盟是由晋国召集的,参会的诸侯还有鲁国、曹国、卫国、邾国。 本来齐国也参加的,但在最后的盟誓中,晋国宣布将齐国排挤在外! 断道会盟的精神本就是晋国借最近几年伐戎伐秦取胜,重新组建自己的势力圈,目的就是对抗强大的楚国,以消除在泌地之役中败给楚国的负面影响。 重建晋国势力圈,也即晋国重新重视起中原诸侯联盟来了。 但现在折腾来折腾去,中原诸侯联盟只有几个诸侯响应? 曹国、卫国、邾国、鲁国,就这四个国家? 其他几个传统的重要诸侯,如宋国、郑国、齐国、陈国、蔡国等都没有参加。 这意味着,此时的晋国,仍旧在楚国的压制之下。 但对鲁国来讲,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与齐国的关系。 本来这次断道之盟,齐国也算在内的。所以鲁国与齐国都参会,意味着与齐国仍旧处于一个同盟圈。 但齐国现在不在了,而鲁国却参与进来了,那是否意味着齐国对鲁国有意见了? 正如公孙归父所担忧的那样,齐国国君齐顷公本就是一雄才大略的齐侯,既然你晋国同盟圈排挤了老子,那老子就给你们好看。 齐国知道自己与晋国撕破了脸,那就不需要再给你晋国什么脸色了。 再说,你晋国算什么东西?一个泌地之役,不是被楚国打得满地找牙么? 鲁宣公很快得到了精确的情报:齐侯对鲁国非常怨恨,已经准备要教训鲁国了! 晋国组织的断道之盟,居然将原本已经交好的齐鲁关系给彻底破坏了! 鲁宣公想想自己即位以来,对齐国那么恭敬,还是姻亲关系,你齐侯怎么可以说翻脸就翻脸? 而且,本来就不是鲁国得罪了你齐国,鲁国无非就是参加了晋国老大组织的盟会而已! 唉,国际关系,就是三岁小孩的脸,就是春的天,说变就变。 那怎么办? 那就回到以前的那种状态吧。 听说齐国可能要为难鲁国,鲁宣公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然,这个先下手不可能是主动去讨伐齐国,而是赶紧赴晋国抱大腿。 但还没等鲁宣公派出卿大夫出使晋国,晋国已经动手了。 公元前591年春,即断道之盟刚过去几个月,晋国组织晋卫联军,由晋国国君晋景公亲自率领,讨伐齐国。 联军一路进发,直抵齐国重镇阳谷。 快打啊,将齐国佬打个满地找牙! 眼看着齐国将遭受来自晋国的重大打击,鲁宣公也动手了。 当然,鲁宣公不敢直接攻打齐国,打的是杞国。 杞国是一个夏朝后裔所建的诸侯国,姒姓之国,长期遭受宋国欺凌,后不断迁移,后来成了鲁国的邻居。 曾经,杞国与鲁国也是姻亲之国,与鲁国关系密切。 但齐国在春秋时期崛起后,杞国就成了齐国的附庸。 鲁国抓住了齐国正遭受晋国打击无暇顾及杞国的机会,果断出手! 至于出师的理由,那就找个历史遗留问题好了,邻国总是有这些个问题的。 鲁军讨伐杞国,杞国哪敢乱动? 鲁宣公一开始也很得意,但很快,麻烦来了,而且是特大麻烦! 因为据阳谷传来的消息,晋卫联军与齐军对峙了几天后,齐晋两国居然达成了和解! 齐顷公对先前不尊重晋国卿大夫郤克一事道歉,对未亲自参加断道之盟认错。 还表示愿意在断道之盟的盟书上签字,并送了一个儿子到晋国作为人质。 而晋国表示接受齐国的认错道歉,欢迎齐国加入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并释放在断道盟会上逮捕的齐国代表团所有成员。 啊?那接下来齐国岂不是要对鲁国兴师问罪了? 鲁宣公的汗顿时从后背流了出来。 齐国不但对鲁国肯定是要兴师问罪的,对所有参加过断道之盟的诸侯都要兴师问罪! 因为这位齐顷公,作为堂堂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嫡亲孙子,做梦都想着曾经的齐国霸业,对你晋国哪里有真正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