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该怎么说起呢?四月的开始是一个美好的意动词,2024这一年我像个看戏份子,旁观着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去考研、等国控线、等复试、考公、考编、参加各种大型招聘会,到四月份为止,除了一部分研究生复试还没有进行,基本都可以为上半年收尾了,我看着他们有成有败,有喜有悲,有清醒的奔赴,也有迷茫的不容易,不止上岸,就连上岸也都有所遗憾。 作为旁观者,我当然也逃不过被催促和他们奔赴同一个选择里,我庆幸自己活在这阴沟的世界里,拥有了内心的喜欢和平静,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只是恰好来到这座城市,内心安定。 我在无知的出关里,和时间验证着2019年看的那部电影【大约在冬季】里的一句话“心安之处是吾家”,看见过很多女孩子说女孩子长大没有家,无论已婚与否都见了,而我不曾理解这句话,因为我身后的“家”不曾让我有过失去,他们永远纯朴的接纳着我。又或许我太好奇远方和奔赴,并没有那么眷恋家的港湾和爱护。毕业后能一个人出去走走,见见我不曾见过的种种,试一试就凭自己这样的水平能否好好生活。我在此之前见过朋友的不堪,我曾担心过自己沦为那样,但好在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众不同。 一个女孩子,人生地不熟的出来,既没有熟人,也没有朋友,难免一直有人会问为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她们的疑问,我只觉得我想就来了,没有太多想法。后来又到了这里,我似乎对此早有定数,每每被问到我开始只是笑一笑,好在这个城市的人包容性很强,她们似乎并不把我当外乡人看,只是相比他们我离家远了点,又或者是我在这座城市里拥有很多朋友,她们当然提醒过我:朋友也不能一辈子陪着你啊!她们也会有自己的家庭,因为她们是过来人,我因此问过自己无数次:你怕一个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吗?哪怕不再拥有很多人很多人。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来时我就不是奔着这些朋友来的,我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心里准备,而且我试了我可以一个人在这里生活得自洽。 我看着昔日的身边人各赴前程,我没有一丝悸动,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会做同样的决择。 我能体会他们再次奔赴的不甘和期盼了许久的失望,也有清醒自知的顺利如意,还有换了又换继续空窗期的迷茫,总而言之,选择大于努力这件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看完了这场剧才明白:我在这座小城已经是一次明智的选择了,我庆幸自己抓住了最后一次可以尽早成为自己的机会,暂时不用再陪大家跑路,还能身心愉悦的在此深耕。 特别早晨刷到某三甲医院医生,原本不必做些什么就能高枕无忧,35岁了偏偏卷进了考研大军,结果研究生毕业反而找不到工作了,我打开评论区一看,被现实震呆了眼:大概意思是现在的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研究生不过是本科的延续,也研究不出什么来,而且35岁的可调性不高了,虽然有过工作经验,但比起高薪聘请不如培养一个年轻的新人,可塑性高,年轻新鲜有活力……这一刻我才意识到选择大于努力的正真含义。 还有同校毕业的学弟,明明很普通,但做对了一次选择,在没有选择的最好选择中硬着头皮坚持和深耕,目前为止发展得也很不错,除了本质上的学历和文化差异,在现实的前景下,人家也很自洽。 而我认为,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一个人能找到他的热爱,自洽的生活,那么无论是苦还是累,是轻松还是业余,那么他都是这个世界的佼佼者,因为他和世界很融洽,那种状态是会发光发热的,就像上天普渡众生般的和谐而美好。 这是我毕业一年多里,快要两年见过的这么一点点“世面”所能感悟到的工作选择。因为长大毕业后,工作会占据我的生活的绝大多数,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工作,而我最想在这个阶段解决我对工作的认知和选择,我一定要有这些概念,见过,听过,体验过,我才能有所判断事实与真象。 在若干年后,我也会拥有自己的家庭,我也需要像我的父母那样为一个家庭承担责任,要去养育,要去陪伴,还要去赚钱,我需要自己的空间,为了不会变得太糟糕,尽量能往我的理想主义靠,这些都是我现在能做的铺垫。 那就预祝我自己,往后余生,依然见自己,见他人,见世面,去赴一场永远充满激情,永远热泪盈眶,永远豪情满怀的约吧!活得永远年轻而潇洒,富足而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