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打叆阳(六)

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打叆阳(六)(1 / 1)

这些佛朗机重炮都摆放在南门城头,移动需要利用三脚架吊车先吊到城下,然后再运到北门重新吊上城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被敌方发现。不过杨林为了迷惑后金军,让人用苫布包裹了炮身,然后“一不小心”被敌军看到了。 南门外的后金军此时虽然也在攻城,但是规模和声势比上午时小多了,不过是牵制这面的明军不去支援北门的明军。如今他们“偶然”看到明军火炮在向城下吊运,觉得军情重大,便立刻跑去向努尔哈赤禀报。 “果真如此!?” 努尔哈赤闻言一下子站起身来,难掩喜色的道:“这么说杨林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否则为啥要费力把火炮吊下城?这说明四贝勒在北面打的很猛,让他已经撑不住了。所以才要把这些火炮运到北门。传令,让四贝勒继续猛攻北门,不要让明军得到喘息。等四贝勒再攻上两轮后,咱们就在南门这边突然发动猛攻。南门的明军已经没重炮了,咱们还怕杨林那个小贼什么?!” 额亦都闻言上前道:“大汗,小心这里面有诈!” 还不等努尔哈赤答话,莽古尔泰面露不悦的对额亦都道:“有什么诈?难道我父汗说的不对吗?杨林毕竟兵少,重炮也就那么几门。如今他把火炮调往北门,就说明他手里没有什么能撑住场面的东西。他那‘回回炮’、弩炮啥的虽然众多,但是只要咱们不怕死,一口气猛冲到城下就打不到咱们。这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父汗,儿子请求带兵亲自攻打南门,请您恩准!” 额亦都忙劝阻道:“大汗、三贝勒,咱们还是小心谨慎的好。你们想,杨林善用火炮而且还奸诈无比,虾侍卫扈尔汉就是被其用火炮击中殉国。如今叆阳城防比上一次巴雅喇带兵围攻时还要坚固,在此期间他又怎能不增加火炮数量进行防守?如今他当着我们的面儿把火炮调往城北。难道真的是挨不住我们攻城?当然,我不是质疑大汗您方才说的那些话。但我总感觉这事没那么简单。” 努尔哈赤沉吟了下道:“额亦都,你既是我大金左翼总兵官,又是我大金著名的巴图鲁。随本汗征战多年立功无数,可是脑子还是不够用。你想想,杨林为什么要修筑这么多的工事?为什么要打造这么些回回炮、弩炮?” 额亦都挠挠脑袋,如实回到:“大汗,你还是直说为什么吧。我真猜不到杨林为啥这么做。无外乎就是要阻挡我大金兵锋,难道还有其他目的?” 努尔哈赤摇摇头:“你说的也没错,杨林这么做是要阻挡我大金兵锋。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他兵力不足、军械也不足,火炮更是不足。否则他这么劳心费力的修筑城防工事和打造回回炮、弩炮干什么?如果他有二十门、三十门重炮,还会这么费劲巴拉的把火炮吊下城吗?” “你觉得他这是圈套,我倒认为他这是在故意欺骗我们,让我们觉得他这是圈套而不敢攻打南门。用汉人兵书《三十六计》里面的话来讲,这是虚张声势、欲盖弥彰。杨林要的就是让我们狐疑不定不敢攻打南门的结果。我听说南朝新来的那个什么经略熊廷弼很有能耐,对杨林也很器重。可是南朝上下昏聩不堪,哪里有钱给边军装备那么多火炮?所以这才是杨林火炮不足只能用其他法子来弥补的原因。” 努尔哈赤的话让一众贝勒和大臣茅塞顿开,纷纷躬身逢迎道:“大汗料敌如火,威武圣明!” 努尔哈赤摆手示意众人停止逢迎,继续道:“不过也够难为杨林小贼的了。主上无能、朝廷腐朽。困守孤城只能费尽心机抵御我大金兵锋。岂不知本汗和大金是天命所顾才崛起辽东,岂是他个人能力所为?只是可惜他的才能了,就要倾覆在本汗的手里!传令,让四贝勒继续进攻!攻的一定要猛、要狠,最好把杨林吸引过去才好呢!” 皇太极得到命令后立刻领悟到父亲的意思,指挥人马顶着密集的矢石一波接一波的发起猛攻。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已经破坏了城下的羊马墙并把云梯架上了城头。甚至有个别后金兵爬上了战棚和平顶墙,结果遭到明军顽强阻击,最后只能退下去。 当皇太极再一次组织人马进攻的时候,明军从南门运来的那五门佛朗机重炮已经架设完毕。在杨霆提供的各项射击数据下,第一轮齐射就将后金军的阵型打乱,接下来的数轮齐射彻底将其这一次进攻遏制住。 皇太极在感叹明军快速部署火炮的效率时,内心对拥有火炮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他甚至暗中发誓,假如自己成为大汗的那一天,不论付出何种代价也要拥有一支属于大金的炮队。因为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大到可以遏制大金巴图鲁们冲锋步伐的地步。 皇太极同时也艳羡杨林指挥炮兵的才能和技艺,暗道自己要是有这样的能耐,那么大汗的位置十成十会由自己继承,那些不服气自己的人将彻底闭上嘴巴。可是自己不会啊,只能在今后招揽这方面的人才来弥补。 本来杨林是最好的人选,只要他张口要,别说封他为王赏赐他田地房产,就是自己降尊与他结为兄弟也未尝不可。可惜他与大金是死敌,从他对大金使出的手段和说出的话就知道,他是不可能归降大金的。 皇太极望着远方的叆阳城,又一次生出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这是他随努尔哈赤多次征战而不曾有过的感觉。即便是在决定后金生死存亡的萨尔浒之战中,他也从未有过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就好比是一条无形的绳索,套在身上让人感到极不舒服,甚至还有点儿窒息。 皇太极很清楚这种感觉就是遇到杨林以后才有的。先前只是听说杨林冷酷残忍、狡诈多端,是大金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对手,自己当初对此还很不以为意。直到这次到了叆阳与其直接交手之后才知道,杨林绝不是浪得虚名。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他,那就是“南朝诸将,均不及也”。面对这样的对手,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收服和打败? 皇太极还在思虑杨林,这时有手下人来请示是否还要再次进攻。对此他坚决执行努尔哈赤的命令,就是不断发动猛攻吸引明军注意力,为大军突袭南门创造机会。即便是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后金军再次重整旗鼓集合人马,做好了再次攻城的准备。许多后金兵望着笼罩在烽烟中的叆阳城,深深的吸了几口气,眼里透露着必死的决心,自己阵亡可以得到很好的抚恤,但要是怯战或是脱逃,那么自己不仅要受到严惩,而且家人也会受到牵连。怎么都是一死,那么就轰轰烈烈的死在战场上吧。这才是女真战士最好的归宿。 皇太极深知一而衰再尔竭的道理,在忌惮明军火炮的同时也知道明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因此严令此次进攻各牛录不得后退,采取轮番攻城的方式不断消耗明军的体力和士气。务必要牵制明军主力于城北。 就在皇太极要下令进攻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孙子杜度自告奋勇来到他的面前请求去阵前督战。他虽然不用亲自冲锋陷阵,但是必须要跟随战线的前进。否则如何督战? 杜度上次跟随巴雅喇攻打叆阳失败后,阿敏便带着残军和他们几个贝勒和台吉,一路北上与努尔哈赤的大队人马会合。本来努尔哈赤是要把他们几个送回赫图阿拉的,可是一想到杨林心狠手辣狡诈多端,怕路上遇到什么意外。所以就让他们继续跟在军中。 上午的时候杜度跟随大军攻打南门。明军密集的城防火力把巴布海等几位贝勒和台吉吓够呛,唯独他不害怕。认为这要是能攻进城去活捉杨林,不仅有军功还能得到制造这些武器的技术。因此他是极度亢奋。 等下午的时候,杜度又自告奋勇来到北门。本来努尔哈赤是不同意他去的,可是他称这是学习战争和兵法的好机会。因此才获得努尔哈赤的同意。此刻他又来到皇太极面前,恳请随军督战。 皇太极看着杜度,这是自己的亲侄儿,努尔哈赤的亲长孙。他明白这个侄儿的心思,无非就是想在众多的长辈和兄弟中显露能力和攒下军功,为死去的父亲褚英长长脸。否则真的对不起“天命汗长孙”这个头衔。可皇太极就是再愚蠢也不可能让杜度犯这个险。 杜度跪在皇太极面前苦苦恳求,甚至哽咽着提起父亲褚英与皇太极的手足之情。 皇太极比褚英小十二岁,但是兄弟两人的关系不错,因此他看着杜度是真的犯难。他倒是想锻炼侄儿,可是杜度是努尔哈赤的长孙,这就不得不慎重了。

最新小说: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 陌楚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