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接到圣旨就傻眼了,舜帝的意思是要彻底解决水患问题,并明确指出,必须解决大河的泄洪问题。自水患以来,大河已经变成了黄河,泥沙滚滚不说,最重要的是泥沙沉淀之后,堵塞了河道,河底升高,严重的影响了水流的速度。
大禹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他的意思,只要解决了九州个部落的城郭水患,
其他的问题就是小问题了。在大禹的心里,高度还是不如舜帝的。舜帝关心的是天下黎民百姓,是江山社稷。
而大禹关心的是功劳,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什么地位就说什么话,这也是人之常情。舜帝身居帝位,眼光自然看的长远。整个中华文明,大河是母亲河,养育了九州人民。大河也是大动脉。
只要大河通畅,水患就解决了一大半,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大禹可就傻眼了,治理大河可不是一般的难度。首先是大河的水流窜急,水下情况复杂,有相当的治理难度。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顺势而为,从没有对河道治理过。
大禹带人勘测了几天,始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没办法,还是要求教伯益。大禹来到伯益的住处,唉声叹气:“伯益老弟,这次可要帮我,陛下已经发出严旨,治理不好大河,就人头落地”。
其实,伯益造就知道了圣旨的事情,也在考虑,只是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伯益见大禹相问,只有安慰:“大禹,先不要急,事缓则圆,既然圣旨已下,慢慢想办法就是”。大禹却是等不得:“老弟,恐怕等你想出办法,我就人头落地了”。
伯益笑道:“没那么严重,你给我三天的时间,如何?”大禹一听,是喜出望外。大禹走后,伯益就捏碎玉佩,通天就立马出现了。“师叔,召唤我有何事?”伯益道:“近期以来,大雨磅礴,舜帝也是急眼了”。
等伯益介绍完事情的经过,通天笑道:“要是我行使法术,这也好办,但天规所限,也是不行的;况且,这是玉帝颁布的命令,我也没有什么办法;论法术,我不怕玉帝,关键是玉帝在其位谋其政,是仙界领袖”。
“别给我说这些没用的,你给我想办法就是”,通天被伯益训斥,挠挠后脑勺,笑道:“师叔别急啊,这样吧,我带你巡视一下大河的情况,再做决定如何?”伯益一想也是。通天架起祥云,伯益上去之后,两个人来到了大河的上空。
此时的天空,已经是雨停,两个人看的清清楚楚。通天说道:“师叔,您看看,这大河起源于各姿各雅山,上游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中下游”。伯益低头细看,果然不错。
都说是九曲大河,在伯益看来,是九曲十八弯;不,应该是九十曲一百八十弯。要是治理大河,是有相当的难度。伯益看的入迷,一直也想不出办法。通天问道:“师叔,看出问题了没有?”
伯益摇摇头,通天就吧云头降落在大河的拐弯处,伯益豁然开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通天,我明白了,这大河弯曲太多,形成的堵塞,只要在中游的几处大的转弯处,用法疏通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
通天笑道:“师叔果然厉害”,伯益白了一眼通天:“去你的,你知道,为什么不早说?”通天笑道:“师叔自己想出来,不是更好吗?”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一张大河的全景图,递给了伯益。
伯益仔细看了之后,心中依然有了治理的办法,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通天走了,伯益来到了大禹的住处,就把大河的全景图给了大禹。大禹接过来,看了半天,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伯益,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大河的地图吗?”伯益没有说话,拿出一段树枝,在地图上的大河转弯处,画上了几个直线,大禹拍了一下脑袋,终于明白过来。“伯益,你是怎么想到的?”
伯益自然不会告诉大禹,自己的师侄是上仙,就笑而不答。大禹随即说道:“伯益,你给我算算,先治理大河的中游,需要多少人马?”伯益掐指一算,说道:“大河中游有十八处弯道,每一处需要2万左右,就是36万人”。
大禹想了想,也觉得至少是这个数。不过,疏通民工是36万,那后勤补给至少2万人,否则的是,整个工程就会被拖后腿。大禹说道:“伯益,这18弯的疏通河道工程,我负责来做,你给我后勤补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