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璀璨的秩序星空正在被阴云笼罩,风暴与火焰蹂躏之下,秩序的光芒正在迅速转化为昏黄的余晖,然后在黑暗中被彻底熄灭。
从真实的实际来说,秩序疆土横亘十几亿个秩序世界的星明帝国,还远远没有真正深刻的理解过一个完全的世界从诞生到衰亡的所有过程——联邦时代的历史跨度,也不过三百五十亿年左右,即使加上宇宙诞生时期最初的那近百亿年,对于宇宙而言,这也不过是个最初的开端而已——即使拥有文明主轴,帝国也极少会将足够庞大的精力放置在观察一团没法提供工业价值的信息体演化上。那些信息体要么会被帝国的力量彻底转化,要么就会化为战场,在双方猛烈的火力夹击之下彻底消失。
或许……这一时的力量膨胀与技术暴涨确实帮助整个帝国获取了相当巨大的缓和空间,而在获取缓和空间的同时,强大的帝国舰队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扳回了劣势,甚至可能一度取得了优势——但是,帝国面对的,恐怕远远不是需要面对的敌人的全部。
帝国与Σ文明之间的差距,恐怕根本就不只是数量级的问题,或者说——帝国要想真正在综合力量的层面上获取对Σ文明的全面优势,通过堆叠数量级的方式或许的确可以最终抵达目标,但是恐怕……最后时刻需要的数量级比曾经的预估要大—很—多。
也就是用数量补质量。
“等等,为什么会……这些知识,这些想法……”
“我们……我们到底是什么?”
……
当某些隐藏在场下的阴影重新被暴露在天光之下,恐惧与惊愕的思潮与越发浓郁的死潮污染气息一起,在帝国舰队的网络节点之间蔓延,形成一簇簇播撒死亡的链条。在思潮与自身灵魂层面的质疑之下,无数灵魂倒了下去。
……
广阔无垠的虚空……帝国才见识过多少?
一个世界从诞生到灭亡,璀璨的星空对于整个宇宙,整个世界而言……也不过只是整条漫长的时间轴中明亮但短暂的一小段而已。
一个世界的秩序区间的确可以用宇宙基准稳定锚和资讯星网衡量并控制。但是世界之中的一切信息占据的深度与广度……它们要远比宇宙基准稳定锚和资讯星网能囊括并“钉死”的范围更广。
当世界的前身奇点在虚空中亮度点亮创世辉闪之后,这个骤然膨胀的庞大混合资讯模型开始从虚空中汲取难以想象的宏伟创世纪力量。在一切都还是纯粹而炽烈的光芒的时候,世界结构开始缓缓成型,虚空赋予的太初第一力与周围世界、甚至可能是虚空环境本身的影响会在原初的混沌光芒海洋中创造出微弱的扰动,这些扰动会迅速传遍整片海洋并使得原本均匀的混沌获得第一推动方向与变化趋势——
庞大的信息涨落中,世界的底层协议开始在第一力的推动下完成基础的搭建,它们是世界运作的基石,世界自洽存在最基础最低级的“容纳底线”。当它们逐步确立之后,底层协议之间开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千万条丝丝缕缕的联系,无数关联与影响牵引着逐渐冷却的纯粹光芒,让它们彼此碰撞、融合并逐渐形成更加稳定、更加“庞大”的基础信息关联映射,无数对应与信息实际本征体现的最微观粒子对与胶体微组开始出现。世界金字塔的上一层砖石——映射管理层在交互中成型了。
随着创世辉闪赋予的原初第一力变得越发稀释,越发明确于固定的细节,关联与映射进一步冷却,沉降、它们之间开始进一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已经近乎具有实形结构的信息元已经不再具有多么混沌的属性,从物理角度来看,它们仍然具有足够触发融合与激发兼并的能量,但是这样的能量已经不足以使得这一切拥有重回太初大爆炸时超高能环境的条件。
这些碰撞与兼并将基础的秩序映射融合起来并进一步使得它们趋于稳定。真正的坚固实形资讯体——构成物质的基础粒子出现并互相作用,形成更稳定、更大尺度的微观结构。结构系统层,也出现了。
在秩序生命的眼中,这一刻,是宇宙星空生命的开始。
当一切冷却、沉淀下来,混沌从广阔的太空中褪去,系统结构层形成之后留下的不均匀,将会使得物质发生富集,资讯之间的推动与相关影响趋势不断融合发展。第一代庞大的幽蓝色恒星开始逐渐点亮黑暗混沌的太空,在那个时代,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那些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甚至可能在挑战法则极限的巨大恒星肆意挥霍自己的资源数千万年甚至更久——随后,无以数计的、威力难以想象的超新星爆发会将更多的轻元素与少量重元素推入太空,黑暗的幕布上将在漫长的时间里遍布宇宙中最壮观最绚烂的烟火——引力开始起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并成为宏观尺度中主导天体运作最直接的力量。
星系开始形成,星云之间,新生的恒星一颗颗亮起,银核深处,无数物质汇聚起庞大的质量并压垮了时空。黑洞,甚至是巨引源这样极端但能够长久存在的天体开始向宇宙宣示自己的影响与力量。元素彼此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聚集,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温度,湿度,各种各样的场间相互作用,环境开始产生种种奇妙的变化……
实际应用层生成了。
它们之中的一半会向外扩散,形成壮美深邃的浩瀚星空,另一半会反向坍缩到一个小小的、没有实体的核心中。核心与宏观世界会保持着世界诞生时便已存在的关联——世界之心会在世界内的信息体之间跳转。熠熠生辉的群星之下,原初纪已经在轰轰烈烈的创世活动中结束。时间已经度过了三十亿年甚至更久,但是对于一个世界而言,这恐怕……只是“发育”的起始。
并不是所有的世界都有机会走到这一步——它们有一些或许并未获得足够的创世纪推动力,以至于在膨胀的足够大、信息开始摆脱混沌开始冷却之前便被自己的力量压垮,在极短的时间里重新压缩聚合;或者,它们本身的底蕴太过薄弱,以至于在形成足够明确坚固的结构之前,一切就已经被稀释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空洞冰冷的太空最终毁掉了世界屏障,大撕裂将会终结一切。虚空中,一切又回到了开始——而在极端之间,也会有无穷多的世界走到并走过这一步,继续自己的发展……
对于世界而言,恒星纪将会是宇宙中最辉煌、最富有活力的时刻。无数巨大的反应炉不断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释放的能量推动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而在很小的概率下,一些物质会在偶然间获得自我复制的力量,一些固有的搏动与原始的意识将会被群星接纳——生命或许将会诞生,也或许并不会,概率决定的世界,并不能就此确定一切,但是可以肯定,星系融合、诞生、消失,星云彼此之间膨胀或者收缩,无数恒星点亮熄灭……横亘宇宙深空的超星系团与太空长城,将会记下宇宙的活力与生机。
数万亿年后,恒星们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蓝白色的大型恒星已经生灭轮回千百万次,而体积更小的黄矮星以及颜色更加发红的小型恒星会生存更长的时间,但是它们也会在这段时间中经历许多次轮回。最终,连红矮星也会熄灭——亿万年的时间中,氢与氦的质量或者融合在了更重的元素之中,或者转化为光,转化为能量消散在深空之中。轻元素已经基本耗尽——在这之后更久,也不会再有新的恒星能够自然生成了。
资讯体之间需要依靠消耗太初游离资源来获取发展动力源泉的时代,将走向尾声。
在那之后,冰冷但生机仍能挣扎的时代,天体的黄昏纪元——简并纪的时间,将开始流淌。
由聚变力量与引力共同平衡维持的恒星已经全部熄灭,可以利用的游离次级资讯源泉已经被烧尽,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褐矮星,恒星死亡之后形成的各类残骸——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与黑洞将会占据宇宙天体内全部的权重。
星空将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暗淡下去,白矮星的辉光会逐渐散失,黑矮星将不再向太空中发送任何可见的光芒。褐矮星或许会成为那个时候唯有的,还算是“温柔”的能量源泉。它们会继续挣扎,“明亮”更长的时间,但是它们也会熄灭。
双子白矮星,双子中子星等双生甚至是多生简并天体会在这段逐渐变黑的时间中以引力波的方式失去能量,它们会逐渐融合,可能会形成新的恒星、简并天体或者黑洞。而在这个过程中,伽马射线暴将会重新点亮日渐黑暗的太空,不过,这光辉转瞬即逝,广阔的太空尺度会不断稀释光的力量。当走到这一步之后,无论光源有多么强大,在宇宙法则约束之内,它就不可能抵抗距离与时间的力量。
能够在这个时候带来光芒的,还有黑洞——它们的强大引力拉扯着越来越多的游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炽热而广阔的吸积盘。由于强大的引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弯曲时空,吸积盘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奇怪。但是……如果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一个宇宙中还会有来自恒星纪的生命苟延残喘,那么除了黑洞,他们将会别无选择。
漫长的时空跨度下,宇宙变得越来越暗,越来越冷,质子会衰变,原子将会解体,就连黑矮星、中子星和夸克星都会逐渐蒸发消散,它们或者衰变成微弱到不可查的光子流,或者被黑洞吸入,为黑暗的空间再贡献自己的最后一缕光芒。
当世界顶层的活跃层级间的资讯结构失去了循环与推动变化的资源,而自身拥有的第一推动力也在漫长的演变与缓慢的流失中逐渐走向枯竭之后,变化会越来越少,生机将会逐步停滞。实际应用层将会逐渐蒸发、逐步失去其所有的结构与全部的意义。它们的意义与一切,都会伴随着天体的逐渐熄灭而被烧尽并稀释到根本不可见。
数沟,或者数涧年后,简并天体消失,黑洞纪的序幕拉开——在那个时候,世界的内部,只会有微微颤抖的光子和黑洞。
当宇宙足够冰冷,足够空旷黑暗,黑洞也会蒸发,引力或许会将它们重新聚合在一起,但是……那些事情的概率,已经低到难以描述。
此时的太空,一切已经近乎停滞,几万亿年的时间或许都不会在发生一件可以值得被记录的事情……世界的一切正在被缓慢蒸发,秩序缓缓流失——结构系统层开始崩溃。
当黑洞也蒸发殆尽后,漫长的黑暗纪会占据长远的时间跨度。
冰冷、空旷。宇宙正在越发接近绝对真空。法则会被稀释到几乎无法再造成任何影响,物质与概念无限接近不存在,映射将会消失,关联无所依存。在这里,恒星纪的生命几乎无法再生存下去,到了这里,冰冷的世界恐怕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能面对的的了。不过……“绝对”一词似乎从来没能,或者极少极少,能真正生效成立。
映射管理层的确消失了,但是它的消失并不代表着一切的彻底终结。
能量或许会从某些看不见的裂口流失,信息或许会在冷却与沉寂的过程中不断湮灭,但并不是所有的它们都无法存续——亘古漫长的时间中,或许有些存在……它们会在世界的叙事记忆中留下足够深远的影响,能够跨越空间,凌驾于时间之上的影响。
世界的结构还健全丰满的时候,这些隐含在最阴暗隐蔽的角落中的暗淡痕迹会被现实的力量完全镇压,它们被排斥到世界的边缘,排斥到宇宙的尽头,排斥到存在与虚无的夹缝之中。在世界结构漫长的崩塌过程中,它们或许会不断蒸发下去直到彻底消失,也有可能……会一路坚持下来,直到走到这一刻,在一切的压制与影响都彻底消失,已经无比脆弱的世界本源逐渐暴露之后,它们或许……还会再度复苏。
那是难以想象的生命形式——它们或许本身就代表着永恒与冷寂,也有可能因为其混沌之中不断的“搅动”而使得一些资讯在怪异的力量扭曲之下重新活化。黑暗中,类似的怪物可能会越来越多,它们有可能会被世界的力量困死,也有可能成为世界某种意义上的控制者,并从另一些角度上给予世界“新的生机”……
无论那样的生机形式几何,也都可以确定,那是帝国根本无法想象的。
最终,从零诞生的一切归于零点。底层协议层从虚无中诞生,以辉煌作为开幕序曲,用沉寂安然谢幕。
……
实际上,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步,每一刻,都会有无以数计的世界因为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环境下灭亡。而同样也有无以数计的世界,会以无数理由与条件继续存在下去。
最终被宛若虚空的黑暗纪吞噬的世界,它们已经是所有世界中无比罕见的幸运儿。
这样的幸运儿有多少呢?
“……无穷多。”
……
即使是纯粹的黑暗与冰冷,变量也能被重新催动。
而这一切,不过只是这个那个普通的不过再普通的世界可能走过的路而已,已经有无数的世界走过这样一条路了。
虚空中会有多少类世界?一类世界观下可能形成的世界结构又会有多少种?它们有可能会经历哪些事件?形成哪些变量?最终塑造出哪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