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二月初七,兵部、工部抽空去了趟南郊禁军大营,组织西夷火器射击操练对比,就西夷火器和朝廷火器进行比较,尤其是战术和性能比较。
禁军组织一千人使用旧式活门步枪,一千人操练十天后,使用洛伦萨的前膛燧发枪,进行射击对比,最终结果毫无悬念是旧式活门步枪胜出,燧发枪完败。
旧式活门步枪每分钟可以装填射击六次以上,发火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洛伦萨燧发枪的发火率只有百分之七十。
这还是正常天气下的发火率,如果是大雨天气,燧发枪装填后的发火率低于百分之三十,旧款活门步枪仍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发火率。
而且雨天前膛燧发枪开火后无法进行装填再射击,旧款活门步枪在使用防雨布情况下,还能继续射击五到七发弹药。
旧款活门步枪八十步靶上靶率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洛伦萨燧发枪不到百分之五十。
一百六十步靶射击,旧款活门步枪命中率百分之五十左右,前膛燧发滑膛枪不到百分之二十,齐射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后是射速,活门步枪射速每分钟六发以上,而燧发枪只有两到三发,而且战时枪膛燧发枪装填速度只会更少,因为人会紧张。
射程方面,前膛燧发滑膛枪有效射程两百米,三百米上仍然有杀伤力,活门步枪有效射程超过四百米。
但超过两百米,这两款枪都没什么精度可言,完全靠人品和齐射。
性能层面将决定战术层面,前膛燧发滑膛枪只能站着装药,而活门步枪可以卧倒装药,而且活门步枪一分钟射击六次以上,这意味着采取卧姿射击的时候,你在装药,我就把你给打死了。
也就是说,前膛燧发滑膛枪对活门步枪,只有射击一次的机会,等不到第二次,就会被干掉,尤其是一百米的距离之内。
此外洛伦萨步枪的较重,整体要比活门步枪重了一斤半还多,这是因为加工技术制约,导致口径很大,枪管管壁较粗,增加了枪的分量。同时弹丸口径很大,会增加弹丸重量,减少弹丸携带数量
要说洛伦萨燧发枪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两个优势较为突出。
一个是造价便宜,因为所需要的加工工艺对于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很简单,尤其是枪管口径很大,对钢管的合缝加工,内孔的拉孔加工难度都很低。
一支这样的燧发枪,用岐帝国的制造业体系生产,成本将相当于旧款活门步枪的三分之一,如果用欧洲目前的制造业能力和体系,可能贵一些。方便当量采购和生产,尤其是欧洲现在到处掠夺黄金白银,有足够的经济动能采购武器。
第二个优势是弹丸杀伤力大。
受到加工技术制约,洛伦萨燧发步枪口径都是十七毫米左右,旧款活门步枪的弹丸直径大约十毫米,所以洛伦萨步枪的杀伤威力更大,活门步枪要小一些。
但是无论是哪种弹丸击中人体,基本上都是非死即残,我把你的大腿大飞,和把你大腿打掉一半,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这就跟杀人是用锤杀、刀杀、溺毙、闷死、分尸、烧死、冻死、毒死都没区别,都是杀人,最多就是杀人手段残忍程度,决定最后的审判书措辞,对量刑几乎没有影响,都是死刑。
此外前膛枪有个致命问题,就是哑火后无法现场处理。
由于前膛枪是从枪口装药,无法从后膛退子弹,这就导致一旦发生哑火和装药顺序错误,就会导致子弹和火药退不出来,枪就无法继续投入作战。
也就是说,一百支枪中,如果有二十只未能发火,在向燧发药池再次补药后击发,仍然没能射出弹丸,这就意味着这支枪无法继续使用,因为枪膛已经被堵死,没办法现场清理。
一百支燧发枪第一次开火,二十只哑火,如果有十支无法继续射击,那下一次投入开火的只有九十支,九十支当中再有二十只哑火,十支无法继续使用,第三次就只有八十支能够开火。
而且一边交战开火,士兵在不断倒地,这种作战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而后膛枪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子弹哑火可以退出来,继续换新的弹药装填射击,现场就能处理,而前膛枪必须在战斗结束后,把枪拆解后才能退出弹药。
经过轮番射击对比,孰强孰弱高下立判,不必多说一目了然。
之前还只是单支武器的分解和射击,没有进行战场战术使用,所以看不出燧发枪在作战时的弊端,现在有了客观应用对比,燧发枪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与禁军军正在试用的新式活门步枪、栓动步枪、半自动步枪更没可比之处
而且兵部得出结论,这就是西夷最先进的火器?
“这就是西夷的火枪?未免太当儿戏了。”薛伯充无不感慨说,在他看来,扛着这种不靠谱,只能排排站等枪毙的火枪,简直就是拿人命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