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1013章 糟粕

第1013章 糟粕(2 / 2)

就和中原王朝内乱一样,只要一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动荡,你看着吧,几年十几年内,全国人口过半还是轻的,像三国那种极端情况,人口锐减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很常见。

此外岐帝国的整体技术也在进步,种子潜力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化肥还没普及使用,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垦,内燃机即将研发成功,一旦十年十五年后出现大型收割机,日收几十亩,上百亩根本不是问题。

到那个时候,粮食可能就只要几文钱,全国人口将迅速大爆炸,五十年内发展到十亿人口不是问题。

所以关键还在掌握技术和未来理念认知,有了这些,就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而中原王朝往往就是被猪一样的队友给坑死的。

沈云卿一番畅谈,让林毅贤、范勇、女帝都感觉遇上了传销头目。

二十五年前一天一个人能收一亩半地就很开心了,十八年前收割车开始投产,一天能收十五二十亩都觉得是在做梦,现在你跟我说十五年后一天能收几十亩,一百亩,真以为你这张嘴是万能的许愿机啊,想什么来什么?

“海郡王,日收数十上百亩地,未免托大了吧。”女帝质疑。

“陛下,臣正在构思一种可以日收数十亩,上百亩的大型机器,一旦成功,日收百亩不是问题。但需要时间,短时内还无法实现,至少还得十年到十五年时间。一旦成功,我朝再无后顾之忧。”

“此话当真?”

“当真。”

这时一旁站着的长孙诺姌突然插嘴说:

“马在跑,牛在飞,猪都能上树了。”

女帝闻讯脸颊抽搐,她说:

“不得无礼。”

“哦……”

其实女帝也不信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大力神怪,能一天收一百亩地。但到目前为止,沈云卿还从来没有放过卫星失手,但要让公孙芸惠相信一天能收上百亩地,实在难以置信。

“既然海郡王有此把握,那朕就拭目以待吧。”

“臣定当竭力而为。”

“散了吧……”

“臣等告退。”

其实女帝在想,真等十五年后,她老人家可能早就不在了,到时候沈云卿牛皮吹破了天,跟自个儿也没关系了,届时自然有人收拾沈云卿。

待等散去,林毅贤就截住沈云卿问:

“海郡王莫不是夸下海口,机器再如何好用,岂能一日收百亩呀。”

这时范勇也说:

“不错,那畜力收割车已经极为了得,再提高日收,这得要何种怪物。”

“二位大人说的都不错,相比二十五年前,朝廷现在用收割车日收十多亩,二十亩已经极多。但是二位想过没有,畜力收割车已经比人力收割翻了十倍、十五倍,即便今后有日收百亩的机器,也仅比畜力收割车提增五倍、十倍,难道真无法实现?

想想朝廷的今天,二十五年前可曾想到会有今日局面。”

技术的发展在于“进步”“迭代”,如果只攥着现有的技术举步不前,不去畅想更先进的技术,社会就很难进步。

中原王朝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一旦在一项技术上实现突破,就会开始自满,不再寻求突破,因为总觉得自己已经做出很大的贡献,而继续突破又有很大的技术瓶颈,于是久而久之不再寻求进步。

而且这种思维往往和官本位制挂钩,一旦官员在任上做出杰出贡献,尤其是一些技术官吏,做出杰出贡献,就开始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不可否认在农业时代这种成就是了不起的,但是这种毛病也害了历代王朝。

中原王朝动荡的根源主要就两个,一个是地主、财阀、官僚、权贵阶层,一个就是粮食引起的农民起义。

同时农耕体系虽然比游牧、采集、渔猎更稳定,但也只是一个经济支柱,而技术进步,出现工业技术,国家的经济支柱就会出现农业、工业两条腿走路,而农业和工业协调之后,又会出现高级大商业和金融资本,从而变成三条半腿走路,社会和政权更加稳定。

而宋朝时期,尤其是北宋,几乎具备了进入工业文明的全部条件,但就是没有进入工业文明,原因就是刚才提到的对技术迭代发展不够重视,统治阶层也不够重视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起到的作用,结果错失了吊打游牧民族的机会。

而且北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澶渊之盟后的一百多年和平时期,当时宋军火器的进化也是最快的,如果当时进入了工业文明,宋朝也不会输的那么惨。

当然,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宋朝进入了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出火绳枪、燧发枪,甚至连他妈的后膛定装步枪也有了,然后仍然被游牧文明用弓箭给吊打干倒,以宋朝的怂样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中原王朝这种“有了就好”,攒着就行,不想继续创造更新技术的思维逻辑就是一种糟粕和劣根性,必须给破除掉。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