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沈云卿和兵部开始着手登陆阿拉斯加计划,经过十年观察勘探和三年策划准备,为了迅速进入美洲,同时兼顾降低开发经营成本,兵部方面提出游牧化方案,这还得感谢武卫忠。
武卫忠临终前曾经提议过,要迅速开疆,只有学习忽喇。
游牧民族的特点,是马上为家牛羊为粮,走到哪里,扎根扎到,哪里,而且一旦形成固定的牧场和势力范围,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占领土地。
但是楚科奇半岛距离阿拉斯加的锡沃德半岛隔着白令海峡,虽然宽度只有两百多公里,但毕竟隔着白令海峡,如何进行游牧存在地理障碍。
然而吕暮然的连续出航和常年观察,发现每年的十二月至来年的二月,有七十多天时间,海面有大量结冰现象,楚科奇半岛与锡沃德半岛的距离因为海冰迅速弥合。
同时受到小冰期影响,北冰洋气温出现严重极寒恶劣气象,整个白令海峡出现封冻,海冰会在短暂时间内打通前往阿拉斯加的通道。
有鉴于此,沈云卿大胆提出借助冬季白令海峡海冰封冻,连接陆地的有利因素,大举渡过过海峡,登陆阿拉斯加。
为此从泰德四年七月开始,朝廷开始招募库兀图族、肃汝族、岐民男女,组建武装游牧移民团,改编薛家军三万人,开始为其两年的游牧野化训练和抗低温训练。
同时开始组织海军与吕默然舰队,向鄂霍次克海沿岸,勘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锡沃德半岛沿岸,建立据点,囤积稻谷、小麦精粉、糖、糯米粉、煤炭、草料、油料与生活物资,并建立海岸据点,屯驻两百人左右岐军兵士,定期轮换回国。
经过三年准备组织,于泰德七年三月开始集结,从外兴安岭出发,首批六万人驱赶着牛羊和马群,舰队沿海随行,于九月初抵达楚科奇半岛沿岸。
此时北半球已经入冬,一直等到十二月,海面结冰大范围结冰,至十二月底,白令海峡全部封冻,人员分批跨过海峡,得以进入北美。
此后数年如法炮制周而复始,短短三年之内,将二十三万人,三十五万匹马,七十余万头牲畜运过白令海峡,第一次真正站在北美土地上。
首批人员渡过白领海峡之后,需要在岸边提前建立的大型补给站逗留至四月初,因为四月初开始当地气温回升,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间可以放牧和农业生产。
渡过白令海峡后的三个月,需要依靠补给站囤积的口粮过冬,等到融雪气温回升,再携带口粮、马匹,驱赶着牧群迅速南下,在走之前,还需要播种下一批土豆,由留守人员负责收获。
第一批人员四月中旬上路,先南下前往阿拉斯加海岸,与海军分遣舰队和补给船汇合,然后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
如果一切顺利,花费五个月时间,可以在当年十月份入冬不久,抵达温哥华西雅图地域,然后在此逗留至第二年开春不在继续南下,而是就地放牧和种植小麦、土豆,进行农业生产,为接应第二批人员提供足够的粮食,同时伴随航行的海军战舰与补给船队留足补给后,卸载全部货物开始返航。
等到来年第二批人员抵达汇合地点,伴随航行船队规模增加三倍,卸载转运更多生活物资、药品、生产资料、牲畜,尤其是收割车。
土豆只能解决应急吃饭问题,无法长期储存和携带,头两批登陆人员需要扩大农业种植规模,收获更多小麦用于储藏,只有等到第三批人员抵达后,开始进行南下的探索和再次迁徙。
全部迁徙人口所有男丁配发一支燧发步枪、弓弩若干,岐军配发旧款活门步枪,女人则都佩刀,弓箭若干。
随行每千人配郎中三人,医正一人。泰德八年第二批东渡人员,派遣了大量铁匠、火工、官员若干,以便于生产、勘探和农业开发。
同样是在泰德七年四月初,胡班、柳市聪率领舰队成功访问欧洲返航,带回大量贸易黄金白银和地图、书籍等信息资料,并访问西欧列国,随行带回欧洲诸国使团向岐帝国建交通商,帝国威望达到空前。
胡班出使洛伦萨,受到洛伦萨国王热情接待,其实不热情是不能的。
苏亚雷斯从岐帝国带回了一百五六十艘的货物,丝绸就占了一半还多,苏亚雷斯为此还从侯爵晋升为公爵,专门负责对岐贸易事务。而赫亚德由上校晋升少将,授予子爵爵位。
而胡班也不负众望,从洛伦萨带回了辣椒、茄子、西红柿、向日葵、花生、南瓜、蚕豆和陆地棉,极大丰富了天朝的饮食和食谱。
辣椒的引入将很快颠覆岐帝国的饮食风味儿,花生和向日葵的引进增加了新的高产油料选项。
尤其是陆地棉的引入,让岐帝国的纺织品质量取得质的提升。
之前审查洛伦萨俘虏期间,沈云卿就发现欧洲的棉制品要比岐帝国的棉制品更好,而且欧洲目前仍然以手工织布为主,机器织布还没普及,洛伦萨船员的棉制品都是手工织机,但是棉的质地与岐帝国机器织布不相上下。
理论上而言这是不应该的,多数产品,机器生产一定比手工生产更好,出现手工生产比机器更好的情况是不合理的。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经过仔细分析观察,沈云卿就发现欧洲棉制品的棉绒要细得多,而岐帝国和中东地区的棉都很粗。这意味着欧洲用的棉花不是亚洲品种,而可能是来自美洲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