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散后,女帝将沈云卿宣到金律园,就昨日兵棋推演一事进行了询问。
“单独就战场态势来看,薛刚放弃南线改由北线战略,能取得更大的胜利。虽然仍有一些变数,但只要薛刚取得北线胜利,我朝都能赢得战争,区别在于最后是赢大还是赢小,乌兹曼输大还是惨输。”
“爱卿的意思是,此战无论怎么打,朝廷都能赢。”
“是的,至少有九成的把握。但前提是,薛刚能及时见好就收。臣昨日已经问过薛太保,就薛太保对薛刚的了解,薛刚应该会见好就收,因此此战赢面很大。”
“但万一如陆争所言,出现最险恶的结果呢?”
“那就是臣去年说的办法,如果我军招致惨败,那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等修通罗哈诺铁路,朝廷发兵一百万,荡平了他们,也就是了。”
听到这里,女帝瞥了一眼,周芳婵惊讶了的撅着小嘴说:
“表舅雄心壮志可嘉,却是尸山血海的功业,只怕后人评论不公。”
周芳婵说的很是委婉,翻译过来就是沈云卿名为报仇,实为满足自己扭曲的报复心理,对其他国家进行战争和掠夺,日后会留下骂名。
但对沈云卿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得到才是实惠,吃下去的变成大便就是真理。
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周芳婵跟着女帝这么多年,思维逻辑也变“傻”了。但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女,能说什么呢。
下刻女帝话锋一转,提到腊婆代表团。
“赵元等人参观神都工业多日,可有什么变化?”
“回陛下,赵元等人在见识过朝廷工业后,深感叹服与敬畏,效果不亚于发兵十万再讨伐一次,足可见周邦对工业是何等羡慕。”
“那赵元所提一应要求,爱卿是如何应付?”
“由于赵元身份特殊,明着拒绝是不行的,因此臣带赵元等人参观期间,着重说明了发展工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有钱、有物、有时间还不行,关键是要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工业就无从谈起。赵元是个讲理之人,在臣劝导之下,赵元深感体会朝廷之不易。”
“以理服人是为大智,爱卿的计策甚合朕意。”
沈云卿安排赵元代表团大量参观工业企业,一是让他们知道朝廷强大的工业、经济和生产实力,让他们羡慕和敬畏。
二是让赵元知道,朝廷当初发展工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人力资源,是和时间直接挂钩的。
你有再多资源,再多的物力,再多的财富,没有人才资源,一切都白搭。
通过参观工业,间接把工业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个道理告诉赵元,只要赵元明白了,就能说服其他头人。
而腊婆要发展一些工业,首先要培养人才。
朝廷最近二十年给腊婆输入的教育,都只是中原文化的识字教育,只在普及腊婆识字率,同时用文化输入同化腊婆。因此这种教育并不是新学,而是传统的旧学。
有鉴于此,腊婆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在本土培养新学人才,这个周期至少八到十年,期间可以简单发展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能和知识的轻工生产也没问题,但是上规模上档次的生产工业,就一定需要人才。
通过工业参观,让赵元明白工业发展是个积累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只要他理解了这一点,一切都好办。
“臣已经答应赵元,在潮瓯开办新学试点,以帮助腊婆当地普及新学教育,以便于日后发展工业。”
“虽然工业早晚要对地方开禁,但腊婆纳入朝廷疆域时日尚浅,海郡王要有分寸。”
“陛下放心,腊婆发展工业,要比国内各地次一级,同时又能满足赚钱,但又不会危害到朝廷安全。”
“爱卿办事朕很放心,陪朕继续走走。”
“是。”
女帝突然要沈云卿陪着走走,沈云卿莫名有种“恐慌”,不知道女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要知道,现在全国上下就属沈云卿是个大忙人,他哪儿有空陪着女帝到处散步。但皇帝金口玉言要你陪散步,总不能拒绝吧,否则皇帝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清闲”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