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有了专利局和研发体系,就能将资金转化为技术。但如果资金来源成本太高,就可能导致技术成本过高,甚至等不到技术突破就可能破产。
因此不设置最低还款期限门槛,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早期,能带来社会融资的便利。
除了不设置最低还款期限门槛,金戋寺还从事商品和资源头寸的借贷,方便民间周转。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乌兹曼作为国家实体,这种模式显然并不合适。而且乌兹曼国内的贵金属保有量极高,这次战争的前景也较为乐观,只要乌兹曼国内没遭抢,借款后有非常可靠的还款能力。
为了防止他们借了巨款去周转,然后一口气全部还清,造成借鸡不生蛋还鸡的局面,就得设置一个门槛。
一半按年计息的借款,只有借满五年后,才能一次性偿还,利息百分之九,五年内按二十年期分期付款。另一半按一次性计息,允许一次性还清,或者分几年、二十年而还清。
一次性计息,是在还款年限之内,以一个明确数额,得出所有利息而后,这种计息方式通常都是本金的数倍。达成借款协议之后,最后还款就按达成的还款协议记账。
将借款还款方式一分为二,既避能降低乌兹曼方面的还款压力,同时还能保证资金的收益。
当然,并不是沈云卿这个奸商良心发现,而是为了日后更长远的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现在给点小恩小惠,日后可以更好的与乌兹曼经济合作,这才是真正的利益。
谈妥了偿还方式,但不等于日后一定会用资金偿还,还需要确定偿还“形式”。因为资金是有风险的,哪怕你能拿到全部还款,也会因为经济波动、购买力波动、货币贬值等问题而亏本。
虽然当前岐帝国经济稳定、货币坚挺,乌兹曼还款一定是用贵金属还款,但是还款形式的多样化才最保险。
想当年法国支持米国独立战争,借给了米国大量资金,其中还有很多黄金。但米国建国之后,却用印米元的办法还债,想印多少印多少,结果坑了法国人一口老血。
可话说法国人当时也挺牛掰,米国这么卑鄙,为什么不找米国算账?
所以说,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塞牙缝。法国同志是支持了米国和叔叔英国佬开干,但法国也没落个好下场,这个时候法国就闹大革命,趁你病我赖账,就是天经地义,你拿我怎地。
这米国刚独立,无论是法国保皇派还是革命派,都想要得到这笔还款,于是就造成债主有求借款人的局面。
也就是说,借债的理直气壮,而把钱借出去的这位心虚了。
这种情况下,你求着别人还钱,条件当然任由别人开。于是米国开足了印钞机两边还款。
除了米国干过,阿三也坑过红色毛熊。
当年苏联解体,苏联借给了印度几百亿米刀元,印度看见苏联解体后,立马变脸,说要米刀没有,等额的卢布你要不要。
而这个时候卢布兑米元,从一比一,跌倒了一比两百,阿三用九十年代的米元对卢布的汇率,还八十年代的卢布。
也就是说,苏联解体之前借给了印度五百亿米刀,等同于五百亿卢布的话,现在苏联解体,印度还是用一比一的汇率还钱,用五百亿卢布还苏联的债。但是,这个时候卢布跌倒了两百兑一米刀。
所以国际借款其实是有风险的,即便是用贵金属结算也有风险。
如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英国人就坏得很。
米国通过一战二战窃取世界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之后,由于经济霸权需要实物支撑,所以就订立了米刀金本位。但后来随着米国挥霍无度,导致黄金兑米刀入不敷出,于是就耍赖。
而英国这个老牌帝国怀恨得很,米国搞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他就知道这体系不靠谱,因为英镑的崩溃就是给金本位玩坏的。所以英国佬从美国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起,就不断用外汇换黄金。
后来戴高乐也发现了这个诀窍,于是欧洲双雄私底下以政府和企业的形式,从米国大量兑走黄金,挖了墙角。
在黄金贵金属价格较低的时候大量买入,等到米国发现手头的黄金快没了,然后英国人开始大肆散播消息,黄金价格暴涨,结果狠狠赚了一笔。
所以国际借款的风险其实很高,因此借款应该确定多种偿还形式,防止一种偿还形式出现问题,还有其他备用选项。
而且这次是第一次国际借款,需要定个基调和模式,给日后一个参考,因此又有政治意义。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