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北散关在朝廷手中,南散关在反王周照宁手中,而且南散关地势更为险恶,位于入川咽喉,根本就攻不破。
南北散关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大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南门户,但是有个问致命问题。一般而言,大散关防御西南巴蜀更具优势,因为西南巴蜀道路不便,后勤困难,同时兵力难以展开,所以大散关在关中势力手中就是天堑。
但如果反过来,那问题问题就大了。
大散关直面关中平原,正面就是宝鸡市,如从关中平原攻打散关,不仅人力、物力充足,同时兵力还容易展开。而要命的是如果从巴蜀向散关增援,道路、物流和兵力展开的麻烦就落自己头上,所以从关中平原打大散关容易得多。南宋时期大散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丢的。
所以前朝在散关以南一百三十多里,再修南散关,不仅缩短了与汉中平原的距离,同时若从关中来攻,将增加关中势力的难度。
此前沈云卿建议改铁炮为铜炮,不仅能降低铸造难度,提高成品率,同时添加少量其他金属,炼成铜合金,并统一口径和标准化,使得铜炮的射程大幅提高。
此后又在榴霰弹基础上研制出爆破弹、爆杀弹,专门用于攻击嵌入城墙,引爆弹丸内的安全无烟火药,提高破墙威力。同时安全无烟火药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射速,具备了摧枯拉朽的摧毁力量。
所以此番将从散关突破,走蜀道,先打下汉中。武卫忠建议铸造重炮,远距离炮击散关,兵不血刃破关直入。
由于朝廷财政好转,蒸汽机的使用和转炉炼钢法的投入,陆续两年间改进了京畿道数处大型煤炭、铜矿、铁矿生产,大量使用矿车轨道,矿产大幅增加,冶铁比之五年前,翻了整整一倍还多。
尽管铜矿增加有限,但矿石开采效率的增加和工业冶炼降低了成本,同时朝廷对外销售的官价仍然不变,而内部采购价格却在大幅下跌,于是就成了市场补贴朝廷,铸炮的成本将由民间承担很大一块,即便是铸造铜炮,价格便宜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自古以来,有什么资源就打什么仗,正由于财政的好转和技术进步,兵部这伙人的脑子考虑问题,因为军事手段的丰富,战术战略都在改变。
铸造重炮发射先进弹药,无疑将改变传统战术,但技术永远不是决定战争进程的唯一因素,尤其是在技术代差不够大的背景下,寄托于一两件先进武器改变整个战争,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与武卫忠提议制造重炮,工部是赞同的,因为近些年工部变化巨大,技术理念大幅增加,确实需要上一些大型项目积累经验,而铸造又是只能通过实际制造积累数据、技术和经验的技术,无法从理论上去摸索,只能不断实验积累。
但毕竟是三千斤铜炮,在此之前陆续铸造了数十门五百斤至一千斤的铜炮,尽管性能优良,但在户部眼里那可都是钱,而且还不知道要铸几门。
聊完了铸炮,沈云卿话锋一转说明来意:
“林大人,沈某此来正想为兵部献上一计,可助我军攻蜀。”
“那你应与范尚书去说,与我说有何用啊。”
“此事虽是兵事,却非得工部与六局出面。”
“哦,何事?”
“沈某欲打算制造一种可飞升上天的兵器,藉此可观全局。”
“嘶……飞升上天?天下真有此等奇物?”
林毅贤半信半疑,沈云卿着即来到桌旁,取来一张宣纸,几番折叠后制成球状,再用蜡烛对准纸球出口微微熏烤加热,使之空气膨胀,待到放手之际,可见纸球浮在空中,如何也不落下,顿时引来工部官吏惊诧目光。
张祥匪夷所思,忙不迭问道:
“此法如此玄妙,可有道理可循?”
“敢问张大人,锡水为何能浮于铁水之上?”
“自然是锡比铁轻,熔融成水自然浮于铁水之上,莫非纸球亦如此?”
“此理不太好说,但大致同此理。只需让纸球内比纸球外更轻,便一定能浮在空中。”
沈云卿打算制造热气球,通过热气球的高度,扩大军队视野,视野决定了战场宽度和信息情报,同时配合望远镜,瞭望的视野可达五十公里外,甚至更远。
如此日后在整个北方沿线县城和据点,拴上一个热气球,至少可以提前一天预警游牧骑兵的大举调动。
尽管热气球结构和原理简单,在当下,却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产品。必须解决面料、缝合线、针法技术。
面料不能是粗布,必须是细目格的极上等棉布,以利于锁住热空气,而且还不能太厚,同时不能太薄影响棉布的张力强度,所以又要求纺纱生产牢度更强的纱线,纺织时不能有线头,而且棉布幅面必须更大,幅面越小缝合线越多,意味着额外重量越大,力学性能越差。
缝合线和针法,又决定了布片与布片缝合后的强度,三者缺其一,都无法做到可靠、耐用和安全。以上技术放眼整个官僚机构,唯有工部和女官尚功司制具备公关条件。
林、张二人仍旧半信半疑,沈云卿恐怕不知道,林、张二人其实这会儿根本不是想的人能上天,而是再想是不是人上天后能飞升成仙。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