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来使在岐军兵士押解之下带入帅帐,一个又黑又瘦又矮,穿着粗布土衫短褂的腊婆男子。
“你是何人,受谁人指派而来。”
沈云卿所言经由鸿胪寺通译,如实转述来人,意外的却是来人操着一口娴熟的岭南话:
“在下武颂殷,奉右承王之命出使贵军。”
“如此说,此番率军而来的是赵禹,有何贵干呐,莫不是效仿左承王,也来投降我军?”
“阁下此言荒谬,我主乃我王陛下臣子,岂有向外国乞降之理。本使今日奉命而来,转告贵军,望贵军十日之内离开潮瓯,我军既往不咎,绝不做追击,如若不然,后果由贵军承担。”
“好大的口气,贵国数百年来皆为我朝下邦,下邦之臣向上邦之国称臣纳贡乃天理。而今我朝天兵至此,贵国理应放下兵戈平息战端,向我朝悔过。
现在来看,贵国非但毫无悔意,还刀兵相向,实乃罪大恶极之举。”
“阁下此言差矣,我国数百年来从不是岐国下邦,更非属国,何来称臣纳贡之说。若非岐国仗势欺人,强迫我国献贡,怎能令我臣民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放肆!你国数百年来不断挑衅我朝,所谓献贡,二十年三十年不见一次,每每献贡无不是觊觎窥伺我朝领土,三百六十年前,腊婆国土尚在南屿以南两百里,而今却已占得南屿方圆数百里还不满足。
此番又以献贡为名欺瞒吾皇,攻打涅佛罗,仿佛是我朝默许之举,而后竟背信弃义偷袭交趾,屠我百姓数十万计,你怎有脸说得出口,本使睁眼三十载,还从未见过你这等厚颜无耻之人!”
沈云卿疾言厉色大加批驳,心中也为恼火,还真没见过这种厚颜无耻的人,两世为人还真是开眼了。
无论大小邦国,无论距离远近,向岐帝国朝贡,或是两年或是三年,或是四五年一次,只要诸邦国内稳定,都有自己朝贡的节奏。
哪怕是远在中东的乌兹曼(阿拉伯)帝国,两国之间正常年份仍然维持五到六年护遣使者一次的客套频率,哪怕大家心里都不太爽。
周边唯有腊婆一国,二十年三十年不见一次朝贡,最多时隔了八十二年才来一次,每次来,无不是索要领土,你不给,他就给你在边境折腾,今天扔个死猫,明天扔一条死狗,就是恶心你。
动手吧,劳师远征穷山恶水不划算,不动手吧,他无休止弄点事情让你糟心。
正是泱泱大国这种息事宁人的心态,腊婆得寸进尺一步步蚕食岐帝国南疆的领土,从十七度线以南,推到了十七度线以北,都快逼近交趾的腹地。
现在口口声声说朝贡是岐帝国强逼,那你不来朝贡,把领土吐出来。
中原王朝的朝贡制度由来已久,是中原王朝为人处世和谐共生的生存态度。
由于古代交通的不便,万邦来潮无不远涉千山万水极为辛苦,只为送一些“土特产”,中原王朝念在他们辛苦劳累,来一趟很不容易的份上,更重要的是对大天朝的敬服,让皇帝极为感动。
由于中原王朝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繁多,科学技术长期占据世界榜首,技术和人力资源共同作用下,单位生产力远超当时世界所有国家,总体规模生产力更是碾压全球之总和。
所以国外小邦的进贡,对岐帝国而言根本经济没什么意义,因为还不够岐帝国皇室挥霍的一个零头。
但是你既然进贡,就说明你给我面子,看得起我,我家里也不缺这一点,所以我反赐一些也是应该的。
正是由于中原王朝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的巨大产能,即便是皇帝随便张个嘴,反赐的物品,都比朝贡国全国一年的生产力高得多。
久而久之带来“薄来厚往”的外交惯例,也就是后世一直为人诟病的“朝贡”制度。
但凡外邦朝贡,无论是多是少,一律都以超过朝贡的数量和质量,反赐给外邦使节,以彰显我大天朝的气度和魄力。
同时通过这种朝贡活动,稳定了周边政治、经济局势。
尤其是技术、通信、交通欠发达的当下,政治军事的不确定性,带来贸易的风险,这些小国又多数缺乏自力更生的农业体系,或者地缘政治破碎,只能依赖自然资源禀赋的出口贸易,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
当外部动荡影响贸易,贸易下滑,经济萎缩,这些小邦就更加依赖向中原王朝的进贡,以获取更多的反赐品和贸易上的优惠,维持国内的稳定。
所以中原王朝的朝贡制度,抵消了部分战争和政治动乱,引起的地缘政治效应,稳定了周边局势,同时也团结了一大批天朝外围的邦国。
但凡有矛盾冲突,都在天朝进行调解和仲裁,如果谁蛮不讲理,搞地区霸权主义,天朝还会发兵。
而对于那些不朝贡的,大天朝心胸宽广,不与你一般见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所以自古外邦朝贡国,收获远大于付出,并且能得到天朝的军事保护。
至于西方描黑的天朝朝贡制度,那纯粹是选择性失明。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