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469章 请君入瓮(12)

第469章 请君入瓮(12)(2 / 2)

“正是,马将军认为,有锁子甲相助,我军定能大获全胜,故而让在下前来通报一声。原本相等天亮之后,但眼下军情如火,故而不敢耽搁。”

“嗯,眼下时间紧,此事确实不好耽搁,走,去看看。”

岐帝国的锁子甲,最早是应波兹津请求出兵,抵御乌兹曼人,从乌兹曼人那里传入的技术,但在岐帝国一直发展不起来。

原因前文中已经说过多次,就是中原战场的复杂性和大陆军作战模式,决定了锁子甲在中国的发展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是中国普遍使用钝器,锁子甲遇到钝器就没活路,其次是中国的弩太厉害,即便是双编重型锁子甲,一样挡不住,而欧洲的十字弩,威力其实小得多,锁子甲虽然也能穿透,但概率有所减少,而且面对双编锁子甲,欧洲十字弩往往射不穿。

其三是锁子甲最好得跟欧洲板甲组合,穿在板甲里头,如此面对钝器、刃器、箭矢都能综合防御,而中国基本没发展板甲技术,只有鳞甲、扎甲、棉甲技术。

其四真要锁子甲、板甲组合,怎么得上百八十斤,重步兵背在身上很难做快速移动,至于骑马,中国的马种决定了,没有西方高大马种的优势。

因此即便中国重骑兵的体重,比欧洲铁包重骑兵要轻的多,当然铁浮屠这种精中选精的超重装骑兵不能作为普遍标准衡量。

其五是中国人打仗,向来不讲究,什么手段都用,甭说是锁子甲刀枪不入,要你死的办法就很多。

岐军的滚扑刀,就是专砍没有锁子甲保护的腿部。

此外什么放火、水淹、熏毒、撒石灰眯眼睛、滚木雷石、挖陷阱、刨地洞、打伏击、断粮、断水、渔网、绳网,反正只要避开堂堂之战,弱势的一方总有用不尽的手段。

其六,锁子甲得量身定做,不能标准化,选型空间有限,也不能将就。

同样是XL的短袖,体形差不多的身材穿着凑合也就行了,但锁子甲不能。

体形身高差不多,但手有长短,胳膊有粗细,肩有宽窄,胸围有大小。

锁子甲如都尺码标准化,那问题可就到了,胳膊粗了塞不进,胳膊细了又嫌大,胳膊长了还能将就,这要是胳膊短了,锁子甲比手指尖还长,那就不能将就了。

而且中国王朝历代都是多民族融合,这就导致不同民族长期融合之后带来可能是契丹人的屁股,装在了汉人身上,女真人的短腿按在了汉人的腿上,汉人的细胳膊装在了蒙古族的身上,然后出现各种体形的人,都按统一标准化尺码,就很成问题。

而欧洲这种问题虽然少一些,但也有。

最后,火药这玩意儿出来之后,锁子甲就不灵了,愣你是刀枪不入如,一颗炸弹附带阎罗殿超生门票,你不去也得去。

所以,最后中国人撺出了棉价技术,防护早期火器的效果,比锁子甲好得多,说起来还是复合装甲。

尽管锁子甲在中国有诸多的不适应,岐军在获得锁子甲后,也有少量仿制和装备,但并不普及。

锁子甲尽管对重型斧与强弩之外的多数刃具有抵御效果,但代价是不能规模化批量生产,即便是近现代,也没有工业化生产锁子甲的技术,仍然只能靠人工手串。

因此,在农耕文明时代,锁子甲的造价无疑非常高昂。即便是锁子甲的原产地欧洲地区,锁子甲的价格也不菲。

当然,岐帝国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生产力高,物质也较为丰富,相对的价格指数会低一些,但岐军的规模决定了锁子甲仍然不足以大规模普遍装备。

如果说中世纪的日本,是村长级别的战争,那中世纪的欧洲,差不多是乡长级别的战斗。

一次出动的规模多一些八九千人,少一些可能就一两千,甚至几百人,就能打一场决定一个国家几百年命运的“决战”即便如此,其锁子甲的装备率也不高。

但在中国,战争规模小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上百人的团战一双手开平方也数不过来。

这等规模的庞大军队,要想普遍装备锁子甲,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由于种种不利因素,锁子甲传入中国一直发展不起来。

岐军发展锁子甲,也就是抱着你有我也得有的心态,而且发现锁子甲死穴之后,还搞出更多的邪门反制手段,锁子甲在中原更没发展空间。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陛下的CEO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