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朝廷出售一应机器,只能在神都境内就地安置生产,暂不得离开神都,也请桑大人代为转告民间。”
“嘶……这是为何?”
“其一,眼下只有我朝有这等机器,故而陛下不希望发生我朝机器被他国盗走仿造之事。其二,这些机器需要修缮,就地安置在神都便于工部修缮,万一在几千里外坏了,一来一去派人去修,怎么也得一两月,如此岂不耽误赚钱的时间。
三来不少机器重量惊人,迁移安装极为麻烦,就地在神都安置较为妥当和便利。最后,人多力量大,大量机器集中添置,便于供货与销货。”
对民间开放机器设备,母机不开放是一个底线,财阀购买的设备就地在神都安置是第二个底线。
工业最大的优势是技术进步带来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工业设备的集中生产,有利于产能的调控和原料供应,也方便下单和联系,便于了统筹规划和生产力分配,同时通过对神都工业经济模型的研究,总结数据和经验。
如今岐帝国的工业刚刚起步,经不起四面八方的分散式发展,一旦需要动员产能,受到通信的制约,只能分散通知调整,时间周期太长,原料供应和保障体系太多,无法实现统筹,必须攥紧拳头集中资源办事。
此外神都不存在土地问题,神都的是天子脚下,土地产权和利益问题并不突出,而要工业化,首先必须改革土地所有制,眼下神都之外,除了穷乡僻壤,全国所有富裕地区都不具备条件。
此外还要社会基础,神都和长安有最密集的学府和文人知识分子群体,通过教育培育,可以很快转化成工业人口。
其二是工业集中发展,遏制了其他地方发展工业的机会,在神都发展成大型工业城市之前,压制地方工业发展,就是压制地方经济割据,甚至与中央王朝对立的有效手段。
其三是防止技术扩散,虽然岐帝国采取了严厉的海禁和边界管控措施,但技术对外扩散的风险是有的。
其四,目前这些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算不上多好,需要经常修缮,而具备配件供应和维修的点只有工部。如是正常的生产企业,基本都该有个自己的维修班组,简单的问题都能应付,应付不了再找厂家。
但现在人才还很稀缺,母机更稀缺,加之没有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运输安装都成问题,如果设备在江南出了问题,需要使用厂家派人来神都通报,然后再从神都派人过去先弄清故障,最后发单让工部这边发配件过去,一来一去少说浪费两个月。
最后,还有一点是不能说的,沈云卿作为技术提供方,最后都要在这些个兴办的工厂占股份,而不能让那些个财主老爷独资。
说难听些,就是通过技术提供和技术服务,控制这些个企业的发展。说好听些,通过参股引导这些个企业,配合沈云卿的经济政策,变成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所以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放心。
等到神都的工业达到一定规模,钢产能、母机基数大幅增加,区域人才积累完成,在对外辐射,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工业城市,速度将会成倍增加。
但是这些个文官利益集团总是有顾虑,桑劲川前怕狼后怕虎,总担心沈云卿坑他。不错,这就是一个坑,沈云卿往坑里扔了一把人民币,你跳是不跳。
不跳,等在地面上饿死,反正沈云卿总会有其他办法绕过去,只是耽误一些时间的问题,而且你耽误我时间,我也让你不好受。跳,就等着被商业手段同化。
下午,沈云卿撇下万料厂工作,陪同桑劲川去孟津县百浓酒楼用餐。
还是两年前的百浓酒楼,但生意比两年前更好,自从孟津新政效应吹向全国后,天南地北的商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有来趸货的,有来就地开店投资的,但更多是来打听和参观朝廷有无开禁的消息。
此前十年一系列的开禁政策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工部机械与技术的开禁,无疑是吸引民间投资的又一波热潮。
用过饭后,沈云卿引桑劲川走马观花重点看了几处工坊,还不忘数落户部的不是。
“桑大人你看,这些都是去年工部新研的蒸汽机,暂时放在此处用于测试与使用,产力比五年前的蒸汽机增加了不止一倍,而且使用更加方便,更省煤,少修缮,少用人,如果不是户部卡着铁政与煤炭,工部去年至今少说已经造出三五十台。”
“哦……下官受教了。”
户部一直卡着铁政,对工部的生产影响其实很大,过去几年如果没有户部的制约,其实工部的钢铁、熟铁、特种钢产能今年能突破一百万石,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远不止现在的数量,也能腾挪更多的机械设备生产火器。
“本王不妨告诉桑大人一个秘密,此事到目前为止,也就兵部、工部与陛下等几人知晓,桑大人可莫要告诉其他人。”
“下官一定严守秘密。”
“本王已经造出无敌火器,威力十分惊人,若非受制于工部机械不足,现在早已大量生产,忽喇数十万骑兵根本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