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574章 归谁管

第574章 归谁管(1 / 2)

这时女帝目光看向沈云卿,按一贯的套路,又到了女帝甩锅,沈云卿出场的关键时刻。

“海郡王对此事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朝廷借款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两次,借款已成朝廷默认的惯例。每到朝廷用钱不足时,或是铸钱应急,或是向民间借款。前者不利于铜钱币值稳定,后者往往让朝廷为难。

因此臣建议,不妨将朝廷向民间借款合法化,今后直接由朝廷公开借债,并给以凭证,同时许诺给予一定的利钱,让朝廷借债有利可图。

而朝廷借来钱款之后,用于建设经营,通过建设经营获得收益,再用于偿还民间借款。

为便于朝廷使用民间借款,可将朝廷借债定为三年一还、五年一还、八年一还、十年一还,如此能便于朝廷利用钱款,同时又不至于民间催债而让朝廷难堪。”

“嗯,此议倒是有些新意。桑爱卿,许尚书,二位爱卿意下如何?”

“臣以为,此法似乎有失朝廷体面,但臣不反对。”

许殷良的回答很有意思,一方面觉得丢面子,一方面又不反对。

之前都是官僚系统内部自己借,但好歹不是政府公开行为,还只是在圈子里传播,对广大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现在把政府借债公开化而且合法化,这就等于全天下都知道朝廷在借钱,这会引发民间舆论担忧朝廷怎么了,朝廷是不是贪官污吏横行,亏空到了只能公开借款的地步。

所以这是思想上和舆论上的一道门槛。而现实情况是朝廷借债已成弥补亏空的重要策略,最近几年没有借款,反而不正常。

因此现实中有借款需求,但朝廷没有明确的保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现在沈云卿提议合法化,这就把最终的借款矛盾,转嫁给了朝廷一起背锅,而不是户部、吏部,所以许殷良也不反对,

这时桑劲川说:

“臣以为此法可行,但朝廷向民间借款合法之后,这笔钱款究竟归属哪部经营,还请陛下明示。”

户部向来是不嫌钱多,只嫌钱少。女帝现在允许朝廷借债合法化,户部可以放开了手脚借,而且责任大家一起担。但核心问题仍是这笔钱进谁的兜里,女帝允许公开借债合法化,显然不可能让户部全权打理。

“既然两位爱卿均赞同朝廷公开举债,朕也无异议。至于借款如何处置,既然借款由朝廷名义公开借款,并由朝廷定期还款,再由户部单独全权负责已经不妥,朕以为当由金戋寺、内司府与户部共同经营,桑爱卿意下如何?”

“但三方共管,三方各有主张,若是无法达成统一,恐会误了朝廷大事。”

桑劲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内司府有内司府的用钱计划和打算,金戋寺有金戋寺的胃口和商业模式,国库则有户部的小九九,三家自说自话,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还是得有一个说话算数的权力部门,最好就是户部能说了算,但显然也不可能。所以桑劲川要争取户部最大利益。

这时女帝再次将球踢给沈云卿:

“此议由海郡王提议,爱卿以为如何打理朝廷借款?”

“首先得要明确朝廷借款的目的和使用,无论朝廷是经由金戋寺筹款还是朝廷借债,不能完全变成朝廷为了弥补开支而筹款借钱,如此永远也还不干净。因此朝廷筹钱借款,第一宗旨是利用钱款经营天下,其二才是弥补朝廷开支,其三是应付重大事件,如对外开战所需军费等等。

因此朝廷借款,应该优先用于国中建设,如兴修水利,兴修水利,整饬道路桥梁,开垦土地,发展商业生产,置办机器设备,等等等,一切但凡是能提高物产,改善百姓生活的经营,都应优先投入钱款。

唯有如此,百姓更加富裕,朝廷的岁入就能更多,朝廷岁入增加,就能偿还借款,甚至日后可以少借,乃至不借。

除此之外,朝廷不会总一帆风顺,丰年利用借款经营天下,拓展朝廷财力,灾年荒年乃至外族入侵,朝廷财力不济,又能通过向天下借款渡过危机,从而事后再还,如此又能稳定朝廷政局,避免动荡。

在明确朝廷借款性质之后,再回头看这笔借款归属打理问题。户部主张朝廷财政,但凡亏空都来自户部,因此朝廷公债借款若给户部,户部也只能用来弥补亏空,却不能使用借款获得更多收益。

而内司府主计内宫与陛下私财,并监管金戋寺,而借款为朝廷向民间借款,如由内司府过问打理,会给天下以陛下假公济私之嫌。

眼下只有金戋寺主掌天下经略与工部机械生产,是朝廷财政中唯一能经营钱款带来收益的衙门,虽然名义上不属衙门,但却实实在在替朝廷办事。

因此朝廷公开借款所得款项,因由金戋寺打理,内司府监管,户部过问。同时金戋寺应与户部磋商国库开支不足,从朝廷所得借款中拨付钱款,以应对户部开支,但主要钱款应做投资经营,换取利润,如此才能长久。”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