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海贸易兴起之前,陆路贸易是连接大陆经济的重要纽带,是各方势力重点争夺的战略通道,谁控制贸易节点,谁能扼杀他人在陆权时代的成长。
进入海洋时代,谁控制海上贸易节点,谁扼杀他人的文明进步。
这些道理,跟周晟是说不通的,他的认知和眼界被局限在当前,而且今天的智商也一定没上线。
“此番议和目的,是为日后彻底荡平忽喇积蓄国力,有朝一日向其寻仇,新账旧账跟他一起算。”
“那你就不担心糠多嚼不烂,把自己给噎着。”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琢磨着二十年后可以不费吹之力当平忽喇,其实十年后就有绝对把握,但十年后还不是灭忽喇的时机,最好是再等十年。”
“二十年后,你我可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你就这么着急?”
“孤当不急,而是替你着急。你什么事都为长远打算,人活一世,哪有那么多的长远。”
周晟说到这个份上,沈云卿算是听出来了,周晟言外之意是他沈云卿现在到处伸手,虽然干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实事,可真正的核心实事到现在也不见他操心,这件实事就是皇位。
周晟就担心按沈云卿这个节奏,是不是皇位也得等到三十年后才接班。
这份心沈云卿当然也能理解,但问题是周晟什么时候登基,和能不能称帝是两码事。
前者得看女帝能活多少年,按一贯的经验和生理学,女人的寿命比男性长得多,女帝的物质条件有好,医疗条件也好的多,以目前的状况,怎么也得活到七十五,那也有二十多年的在位时间。
所以周晟至少要熬二十年,二十年后再发动对忽喇开战,这份功劳就是他的,这也是沈云卿希望拖到二十年后开战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份功劳落女帝头上,内部政治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
而后者他正在做,但周晟觉得看不见,因为不够立竿见影,可要是皇位真这么好谋划,这个天下得要多乱。
就在二人说话时,欧阳龙菲突然闯进了外堂,直奔内堂而来。
“欧阳大人,你怎么来了。”
“胭脂公主到了泸溪宫中要见郡王,公主让奴婢请郡王回宫。”
“达忽哲也进宫了?”
“是的,已经去见了陛下。”
“看来都是来找我算账的。”言毕,沈云卿与周晟道:“你先去见陛下,我去见胭脂公主。”
“那好,我就告辞了。”
“嗯。”
议和虽然让朝廷没面子,但仅仅是没面子,损失一些利益,但对楚惠儿和沃腊舒达两个岳父的影响很大。
一旦朝廷与忽喇议和,就不得不面临楚惠儿四个儿子的处置问题,以及赛思马花与达忽哲的政治待遇问题。
议和的结果一定是朝廷承认都勒阔的汗王地位,沃腊舒达的四个儿子就不可能继承忽喇汗位,但岐帝国现在也没有领地封给他们,这就很麻烦。
更麻烦的是赛思马花和达忽哲的带来的几十万忽喇牧民和部众,就地安置在关外是最好不过,但是他们显然不会接受丧失领地和部众的结果。
所以沈云卿给他们安排了三条路,一条是服从朝廷安排,尽数归化岐人,赛思马花、达忽哲接受岐帝国封爵,沃腊舒达四个个儿子也封爵,日后荡平忽喇之后,则一人封自治汗王。
但这条路眼下很难实现,因为朝廷的战略不能透露给他们,他们会到处传播,而他们身边人一定有忽喇的内应。
第二条路是南下去云藏,利用阿瓦达提入侵云藏,云藏向岐帝国求援的机会,派兵进驻云藏驱逐阿瓦达提。并且从云藏南下孟加拉平原,并许诺日后先封沃腊舒达一个或者两个儿子为南汗王。
而忽喇长期盘踞在外蒙古高原,人的体质要比中原岐人更适应高原,让赛思马花与达忽哲去增援云藏,成为岐帝国的派遣军,是个较为妥当的选项。
第三条路是打罗哈诺,封在罗哈诺,但风险会很大,倒不是打罗哈诺有风险,而是日后与北忽喇接壤,可能遭到报复。
回到泸溪宫时,周雪琳正挺着大肚子,陪着楚惠儿在新修好的草地上走动,楚惠儿一脸愁眉不展很是忧郁。
“你可算是回来了,听说是你向母后提出议和是吗。”
周雪琳有些埋怨的意思,但沈云卿知道,这只是她做的姿态,毕竟是自己的姐妹,不帮着说话是不行的。但军国大事,她也知道家国为重,情分为轻的道理。
“是为夫向陛下提出的议和方略,如果让汗后为难,本王愿在此向汗后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