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有一个职能是负责教育的监管和推广发展,所以建设府学或者官办的教育资产,都由礼部负责组织承办修建,钱也是礼部出。既涉及到管辖问题,也涉及到政治遗产问题。
如果工部出工出力,就涉及到日后校舍的产权和人才培养出来之后的派系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中原王朝体制下就会存在。
礼部办学的目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更是为礼部自己培养人才,所以礼部办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先筛一遍,拉拢培养自己人。
现在工部插手礼部事,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其次是司天监,司天监本来既不管教育,也不管教育固定资产,但是司天监其实也从事土木工程营造,但范围相对狭窄一些。
如都城的选址建造、陵寝的选址建造,需要司天监和工部一起出动进行勘测。
此外司天监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负责都城的城市规划,所以又兼任“首都城市规划局”的角色。
神都的大体布局都由司天监负责规划,哪儿能建什么,哪儿不能建,都有迷信说法,就好比神都的中轴线上,那是绝对不能建房的,否则就挡住了龙脉和气运。
而兴办教育往往又和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论有关,所以新学的选址关系到神都的城市规划和王朝天命,这也需要司天监出马。
与高鸿商量无果,沈云卿不打算深入交涉,高鸿应该都会告知欧阳羽,然后又会传到女帝耳中,而不是先和礼部商量,再和欧阳羽通气。
这就是皇权政治,能先和皇帝说的,尽量先和皇帝通气,得到皇帝首肯之后,再和自己的主官商量,推动起来就不需要再走程序,要容易得多。
二人说了许久,天色已经昏沉,沈云卿让人去买了些菜,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菜。
甭看高鸿在基层呆了好多年,但他跟多数的富家文人知识分子差不多,煮个饭,煮个稀饭可以,让他烧菜根本干不了。
所以高鸿出门在外,身边如果没有仆役随从,他都住客栈吃现成的,反正他家有钱。
如果单独居住,他肯定得要带着仆役,或者雇一些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说句难听话,属于典型的生活自理困难的某种人。
而且中原王朝许多时期,任用的都是这一类有着显赫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有甚者连基层工作经验都没有,就直接提拔到朝廷中枢,国家不出事才奇怪。
沈云卿烧了三荤四素一道汤,岐帝国虽然没有明清时期对官员和勋贵用餐等级的明确规定,但是有一个荤菜的尺度。
皇帝自不用说,女皇帝一般都比较节制,因为女皇帝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健康,不敢大肆毫无顾忌的敞开了吃,所以也长寿。
然后是一级王、国公、二级郡王,原则上一顿饭的荤菜不能超过六道或者六个品种,素菜随便你。
当然,如果是一天早中晚三顿饭,其实可以有十八个荤菜花样,这就很多了,而且六个荤菜花样已经相当丰富。
然后是从一品到七品官,都有荤菜的相应规定,不过从五品开始到七品,荤菜数量其实一样。
从七品奔下开始,基本不做规定,因为从七品奔下的俸禄决定了你铺张不了。
虽然朝廷有一定的尺度界定,但这是开国时期的规定,当时国内刚刚平息战乱,需要修生养息,所以要求勤俭约束。
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物质产出增加,这些规定也就不怎么顶用了。
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胡吃海喝的办法多的就是。大可以让富人请客做东,然后胡吃海喝一顿,想怎么吃都行。
看着一桌诱人佳肴,高鸿很是羡慕,他说:
“表弟的厨艺真是越来越精进了。”
“出门在外,难免要自己料理。”
“听说轩禾书院高级部生员都需学习烹饪,莫不是你的怪癖。”
“并非人人都要学习烹饪,只是让他们选学而已,并不强求。但烹饪对人才有诸多好处,调和五味烟火,不亚于做官办事,能养人心性,故而在高级部开设厨艺烹饪,让他们自选。”
轩禾书院开设之初,就在传统六艺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内容,改为射、骑、技击、蹴鞠、对弈、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