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收割车横空出世,兵部一直盯着很紧。因为户部不给力,后勤供应困难,尤其是要维持青海、新疆、中亚的驻军口粮,只能就地军屯解决。
有了收割车之后,这些年军屯的规模大幅扩张,呼延、天山、西域三都护的屯粮迅速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兵部有底气坚守的原因,因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忽喇就是围死了,撑两年也问题不大,反可能把忽喇给拖死了。
此外虎屯营是国内重点屯田集团大军,是收割车的使用大户,女帝内司府直接管辖,哪里能瞒报少报。沈云卿那里也要分配一些,用于海通的农业生产。
而且眼下既要生产活门步枪,又要生产财阀们的订货,工部只能压缩其他生产,满足订单。要想扩张产能,只有增加金属切削加工机数量。
周晟就是个专业门外汉,林毅贤说的一大堆,他就听出两个意思,一是产能不足,二是这东西是个紧俏货,而且关键是掌握在自己舅舅手里。
“既然收割车如此炙手可热,日后会否大量生产?”
“收割车利国利民,自然是要大量生产,但眼下还不宜卖给民间。”
“这是为何?”
“一是不足用,优先朝廷集中使用,集中屯田,如此能提高粮产,这是沈云卿当初定下的大政方针,只有朝廷足用之后,才能卖给民间。其二和田政有关,也是收割车的关键。”
“为何会与田政有关?”
“你想想,那些个地主大户占了天下多少良田,多少百姓失地。一旦收割车卖给民间,大户们就能用更少的人,收更多的粮,用耧车种更多的地,届时得要多少百姓无地可种。因此田政没有厘清之前,暂不宜大量卖给民间。”
收割车虽然提高了收割效率,但同时带来土地产出效率提高,用人急剧减少的恶性问题。
由于地主、权贵阶层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田,还都是好田,这就导致大量农民只能沦为佃户。
一旦权贵和地主有了收割车,同时大量使用耧车,就会导致种地和收割效率大幅提升,效率提升的结果是大量佃户实业,酿成失业危机。
而重灾区还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北方人口稠密区,也是地主圈地的重灾区。
由于当下产业单一,这些失业、失地农民一旦没了农业工作,不可能转入服务业和工业生产,因为还都没有形成,所以农民可能被逼上造反的绝路,造成王朝动荡。
因此沈云卿在收割车新政中,向女帝明确提出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地主占地会带来农民失业造反问题,所以收割车暂不宜扩散开禁。
只有基本解决了土地政策之后,同时工业也基本搞起来,有了吸纳就业的岗位,才能逐步推开收割车。
为了转移国内经济改革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压力,就必须对外扩张,获得更多土地,鼓励失业农民去开垦,以缓解国内压力。
因此岐帝国已经处于工业、农业、土地政策转型的社会大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调控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阀门至关重要。
改革只能一步步来,走的太猛就可能把自己摔死在路上,然后被别人踩着当成垫脚石。
听林毅贤一番细致入里的分析解说,周晟对沈云卿更加刮目相看,他说:
“妹夫之才远在众贤之上,日后若能委以丞相,定能有一番大治。”
“何须日后,就眼下和未来十年,就是一凡旷古奇今的大治之世。如今想起来,若非当年晟儿你遇上他,今日恐怕难料啊。”
“舅舅说的也是,你我不妨在此敬他一杯,祝他马到成功。”
“嗯,干!”
舅甥二人畅饮杯中佳酿,继续纵论日后大好形势。
当晚,女帝即将就寝,欧阳羽匆匆入内殿禀报,神色很是惊慌。
“陛下。”
“何事。”
欧阳羽凑近上前压低了声音小心说道:
“陛下,刚才得天牢来报,司徒大人他,突然病中,恐怕是……”
“什么啊!”女帝大惊失色,嗖的一声蹿立起身飞快又问:“是何病症。”
“回陛下,司徒大人年事已高,乃是元寿将至之兆。”
“快,快移驾天牢。”
“是。”
司徒潭囚禁天牢近二十年,今年七十有一,虽然待遇极好,但毕竟长期关押在天牢中,加之年事已高,也到了生命的尽头。
女帝如此焦急,仍然源于近三十年的师徒情分,没有司徒潭,就没有公孙芸惠今天坐上帝位。当然,另一位得道高人太学前校长“黄泫策”也相当重要。
司徒潭的虽因政治原因被囚于天牢,但却无时不刻不在关注朝廷的动向,可以说是女帝幕后的另一个大脑。
幕前有沈云卿“指点江山”,幕后有司徒潭运筹帷幄,沈云卿所有新推政令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都有司徒潭在背后琢磨和推敲,女帝更倾向于司徒潭。
因此司徒潭这么一死,女帝无疑失去了一条臂膀。
寒风中不顾自己仪态,女帝銮驾匆匆抵达天牢外,司徒潭已从地下天牢挪到了地上内殿禁军的寝室中,以便于太医救治。
“司徒大人病情如何。”
见女帝面沉如水,太医很是担心自己的小命:
“回陛下,司徒大人年事已高,怕是没有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