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647章 过于乐观

第647章 过于乐观(1 / 2)

武泽率骁骑卫于天黑后返回营地,扫荡得到的粮草够一万人支用十七八日,得到马匹两千三百余匹,另外还拖回四百二十多匹被打死的马匹,部分今晚杀了下锅,其他的连夜开膛破肚清理干净,然后风干冻硬,以供大军食用。

这就是草原上的生活常态,在这慢慢寒冬腊月,要生存,即便是死物,要活下去,你必须学会忍受残酷的考验。

锅里煮着马肉,锅下烧的是柴火和固体酒精。骁骑卫搜索忽喇营地时,发现了柴火,数量还算可观,够一万人用上七八日。

入冬后,忽喇人很少在天黑之前生火,他们只在晚上露营或者取暖才会生火烤肉类或煮一些热食,并点上一些柴堆篝火烧一晚上,以供取暖,不至于冻死。

白天都吃晚上烧熟或者剩下的肉类,亦或者之前储备的肉干、胡饼,很少会在冬季的白天生火。

蒙古高原多数地区都是草原,偶尔会有森林草原的地貌,大片的原始森林很少,有其是外蒙古的中南部地区,以草原地貌为主,森林草原较少。

因此木材相对稀有,加之游牧民族的运力多数都靠畜力,车辆较少,由于木材的体积大而密度低,会让柴火的运输效率降低,同时林木分布距离过大,他们只能在有水、有牧场、有森林的附近过冬,或者栖息,三者缺少一样,都会带来生存的困难。

尤其是入冬后,没有木柴是一件可怕的事,虽然可以依靠提前囤积的肉干胡饼度日,但是长达六个月甚至七个月的冬季如果一滴热水也不喝,人是受不了的。

木柴散发的香气平添了几分祥和,马肉的膻味勾起众人腹中的食欲。

数十日不曾吃过鲜肉的将士胃口大开,大快朵颐吃的很是过瘾,尤其今日打了一场空前胜仗,一顿鲜肉无疑是最好的犒赏。

“今日这仗真是痛快,数百年来还从未由此悬殊的胜仗。若后若能广造火器,讨灭忽喇将指日可待。”

孔涛口舌飞快唾沫横飞,武泽并没看到万枪齐射的场景,但是看到了南面满地的尸体,也能想象出当时的情形,他说:

“只可惜这等火器太少,若是能有五万,十万支,此番也无需与忽喇议和。”

这时沈云卿接过话说:

“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腾不出手来制造火器,只能与忽喇议和。议和之后我朝得到喘息之机,再腾出手来制造火器,十年之后荡平忽喇轻而易举。”

今日首次实战,岐军以伤亡不到一百五十人的代价,击毙忽喇四千余人,取得压倒性胜利,无疑给全军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人看到彻底解决忽喇祸患的捷径。

孔涛、武泽无不是在可惜岐军火器不足,如果有充足的火器,拉开技术装备代差,岐军将能因而一举解决忽喇,永绝后患。

但沈云卿很清楚,武力并不能彻底解决忽喇问题,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一个政权可以依靠武力解决问题。关键还是需要政治、文化、经济三管齐下。

光靠武力是可以杀灭忽喇族,但杀光忽喇人会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整个北方无人口,同时会造成东汉中期讨灭匈奴之后,其他游牧部落趁虚而入,逐步取代匈奴控制塞外漠北的局面,致使晋王朝中期衰弱,北方五胡崛起入侵中原的悲剧。

而且草原游牧民族向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方兴未艾连绵不绝,遍地都是草头王,赶走一户又来一家,就像是癌症一样久治不愈,割了一刀再开一刀。

先是戎、狄、胡,后是匈奴,再是五胡、突厥,然后是契丹、女真、西夏、蒙古,乃至后来的满清。

都是趁着中原王朝与草原老大大打出手元气大伤之际,突然从背后给老大、老二一人一刀迅速崛起占领地盘。

匈奴是这么干的,趁着春秋时期戎、狄、胡与诸侯国争夺阴山、辽东被诸侯吊打,匈奴逐步取代、兼并、同化了戎、狄、胡的溃散余部,然后趁着秦汉内乱之际迅速南下,攻取了河套、阴山。

五胡乱华同样的套路,趁着汉朝把匈奴讨灭,他们趁势崛起,利用晋朝八王之乱窝里空虚,迅速入侵,从而窃据北方精华之地,给中原造成灾难性局面。

再之后的突厥,要不是李世明耍心眼认怂快,多半肯定是要步晋朝八王之乱的后尘。

尽管十年二十年后岐帝国将实现初步工业化,有能力用更先进的武器解决一切游牧之敌,但解决游牧的根本措施,仍然是要定居农耕,并实现管辖,让游牧没有生存空间。

而且岐帝国需要忽喇的人口,让其为岐帝国开拓和稳固北方荒无人烟的土地,从而把牧民,变成半耕半牧民的居民,实现对北方地带的管辖和经营。

同时通过文化、经济、政治、移民的输入,同化忽喇,让其融入中原,认同中原文化体系,从而达到从思想上解除其武装叛乱的基础。

只有同化忽喇,让其为岐帝国所用,岐帝国才能掌控更为辽阔的疆域,否则把他们杀光,光靠岐帝国自身的国力,短时内根本无法向北方迁徙五六百万人口,也没有能力供相应配套的设施和条件填补真空。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