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远下令,谁能发明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将授以重金,还能入研究院工作。
研究院是配合丰州军事科学院新设定的一个机构,主要是进行民事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粮种、新式机械、水利等多个方面。现在只是一个初创阶段,不过黄明远将其视为珍宝。
研究院的出现,立刻受到工匠们的踊跃参加。原本工匠地位低下,受达官贵人所不耻,不过研究院的工匠都有官职、俸禄,还有职田,这是他们之前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黄明远此令一下,不少的匠人立刻涌动起来。在丰州很多人都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丰州工匠的待遇在全国都是最高的,研究院更是工匠们心心向往的,因此很多人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企图收下黄明远的奖金,再进入研究院,鱼跃龙门。
很快便有无数人送来了他们发明的纺纱机、织布机。
其中一个叫黄衮年轻人送来的一架纺纱机最令黄明远吃惊。他在原本的手摇纺纱机的基础上,将只有一个纺轮带动的纱锭从横向变成了竖向,而且增加了纺轮的数量,用一个纺轮带动四个竖直纱锭,使得纺纱机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四倍。这种纺纱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
黄明远见了不由得一愣,这不就是后来英国工业革命的“珍妮机”嘛。只是纱锭较“珍妮机”要少一些而已,按照这种设计理念,未来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将纱锭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使得纺纱机的效益大幅地增长。
不过增加纱锭不光是普遍累积,纱锭越多,越要防止出现失误,这个黄衮研制的匆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增加纱锭的实验。
除此之外,黄衮还提出了一种水力织布机,利用水流的流动为织布机提供动力,进行织布。只不过这种织布机投入非常大,而黄衮本人囊中羞涩,还没钱去实践自己的发明。
从“珍妮机”到“水力机”,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走到路子。只有将人从繁忙的劳动中独立出来,才能引导科学的发展。
在世人的眼中,黄衮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毛头小子,可在黄明远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大隋的能工巧匠非常多,包括宇文恺、阎毗、何稠、刘龙、云定兴等人,从后世看,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工匠。但这些人的本职都是官吏,搞技术只是兴趣爱好。
不要以为能工巧匠都是地位低下之人,恰恰相反,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发明家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普通人哪里有那个闲钱支持他大规模的开发研究。改良纸的蔡伦是太监头子;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尚书;发明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是宰相。这些人要么是大族子弟,要么是官场巨擘,就连那些捣腾出火药的没留下名字的道士,也是把水银、铅等各种贵重金属当玩意玩。
让这些人去专门搞发明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哪怕让历史记住他们的正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发明。
一个有天才雏形的黄衮让黄明远无限激动。
不过一个食不果腹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经过黄明远细致的了解才知道,黄衮其父曾经是北齐的中校署令,曾经跟着刘龙为齐后主修三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