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我与朱老爷子和曹氏也谈妥了霏儿她们搬去应天的事情。我打算这次去应天之后,先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先雇几个下人,把宅子里好好打扫打扫。
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我就回石门来,接霏儿、淑儿、兰儿她们一起回应天。
考虑到我们第二天要赶路,当晚的晚宴也结束得很快。
晚宴结束后,朱老爷子叫住我,说是让我去他书房,他有要事跟我相商。
也不知道朱老爷子跟我要谈什么,既然他相请,我就只得跟着去了。
进了书房,朱老爷子让我坐下了,就跟我直奔主题了。
朱老爷子问得很直接。他问我当初那句偈语“大哉乾元,传世百年;谁可代之,明珠当先。”这个“明珠当先”中的“明珠”是不是就是指的应天的朱元璋。
我笑了笑,一时还真不知道这话怎么答。我反问朱升老爷子,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朱老爷子说,这话是我当初说的,这“明珠”可能是谐音,可以认为是“朱”,但这个“明 ”字又不知该如何解。
我又问朱老爷子为何有此一问。
朱老爷子笑道:
“你让你结拜二哥常遇春主动投了朱元璋。
你结拜大哥沈万三本来在苏州张士诚的地盘上,你也把他拉到应天来做营生。
你是不是就认定了这朱元璋将来会成为天下之主?
不然,你怎么就做出这一系列行为?”
朱老爷子不愧是朱老爷子,我只得以实相告,我认为朱元璋将来是能得天下的。
但我又问朱老爷子,他关心这个问题干什么,是不是准备出山,要去辅佐一代名主,成为一代名臣。
朱老爷子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跟我绕圈子了。
虽然他是窝在石门讲学,但天下之事,他一直是关注着。眼下,朱元璋拿下了宁国,下一步必定会拿下徽州。
徽州城的元军主将名叫八思尔不花,正宗蒙古人。徽州城的副帅叫福童,汉人。
这福童的儿子福迪目前正在石门求学,他跟随朱升学过一些儒家经典后,心中感觉十分苦恼,所以数次向朱升老爷子求教。
这福迪的苦恼主要来自父亲的缘故。他父亲也对他期望很高,知道朱升老爷子是有名的大儒,所以让儿子前来求学。
可福迪自从求学后,为自己的身份深感自卑。
这可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要放在现代,他父亲怎么也算是个什么军分区副司令员,那是扎扎实实的官二代呀。
可在那个年代,士农工商才是社会的基本政治排位。
除非是出身书香门第、名门之后,那就是耕读之家算是最高贵的出身了,三教九流的工商之家那是下等人家出身。更何况福迪的父亲是蒙古人任命的官员,这让他在自己的同学们面前十分地抬不起头。
他也曾劝过父亲不当这个蒙古人的官了,可父亲总是犹犹豫豫的。
朱升老爷子知道这个情况后,也是给福迪作了耐心的思想开导工作。
他告诉福迪,他的父亲肯定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他劝他父亲辞官之时,他父亲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反应,说明从内心深处,他父亲还是赞同儿子这番话的。
朱升老爷子也拿自己的例子开导他。说自己也曾经当过蒙古人的官儿,当初辞官之时,也是作过反复的思想斗争。
经过朱升老爷子的耐心开导,福迪的思想情绪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朱升老爷子今晚之所以叫我来详谈,就是觉得这福迪之事还是有文章可作。
如果将来朱元璋真能得天下,下一步朱元璋的部队攻徽州的时候,朱老爷子可以利用和福迪的师生关系,去策反福童。
如果这事儿成功,让徽州能不经历这场战火,不光对朱元璋是一件大好事,对徽州的百姓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听到这里,我总算是弄明白了,朱升老爷子就是怕保错了主子。
他就是想向我确定,这朱元璋保不保得。或许他还有更深层的目的,将来朱元璋请他入仕,他去不去得?
再怎么说,这也是我岳父。
我沉思了片刻,说道:
“岳父大人,对于这事儿,我是这么理解的。
当今天下,虽然蒙古人的元朝还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但我并不看好他。
我相信您老人家也不看好他,从您老人家辞官的那一天起,您就不看好蒙古人了。
余下的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包括龙凤政权的实际控制人刘福通都不是那种能够称霸天下的主。”
说到这里,我观察了一下朱老爷子的表情。只见他对我这番分析还是十分赞同的。
于是,我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