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善长都把话说到了这里,我立即回他道:“那不就得了嘛!既然吴国公大人已定下决心,那就向西线进兵呗!李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李善长道:“我当然是知道应该迅速向西线进兵,可谁当这个主帅呢?徐达将军肯定是不可能回到西线了,其他将领,谁有这个必胜的把握?”
我咧嘴一笑道:“吴国公大人麾下兵强马壮,人才辈出。李大人对这一点应该比我清楚,这点兵点将的事,李大人应该比我更擅长。怎么倒问起我来了?”
李善长为难地说道:
“这是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本来这西线的战事一直是徐达将军在负责。东线由于张士诚部的反击,连失长兴、宜兴二地。
这不,吴国公大人急了,调徐达将军和廖永安水陆并进,意图夺回长兴、宜兴二地。
本来,拿下了宜兴,长兴也就唾手可得。哪知这关键时刻,廖永安竟然遇伏,生死未卜。
太湖之上,也突然冒出好多张士诚的水军部队。如此一来,徐达将军在东线可怎么走得开?
他要是没办法回到西线,这西线的大局又能有谁来主持呢?”
我假装沉默了一阵,笑道:“李大人应该是知道我刚才去了岳父朱升老爷子哪里吧?”
李善长也爽快地答道:“那是当然。所以胡兄一进来,我就直入主题。因为这细枝末节之事,想必胡老弟早已从朱老先生那里得知了。”
我点了点头道:“恩,正是如此。岳父大人对这西线主帅之人选问题,倒是提出了一个人,我也认为合适。不知道李大人认为如何?”
李善长惊异道:“朱老爷子有合适的人选?在下愿闻其详!”
我说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结拜二哥常遇春!”
此言一出,不仅是李善长,就连一旁的李存义、胡惟庸也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李善长说道:“要说这徐达将军分身无术,眼下最适合当这西线主帅之人,那真是非常将军莫属了。不过这衢州初克,常将军的人马撤回,元兵不会趁势反扑吧?”
我笑道:“这个倒不用担心,这南线只要有邓愈在,就出不了事情。且衢州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衢州既然已经在我们手中,元军想要再夺回去,几乎是难以登天。”
李善长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
既然已经从我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加上天也不早了。李善长又跟我讲了几句关于秦淮河治理、开发的事宜之后,就没什么更多的实质性内容了。
我也是立即辞别这三人,出了李府,回家!
第二天,朱元璋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因为朱元璋昨天就定了调子,要迅速西取池州、安庆。
李善长、朱老爷子两位重量级人物都是极力推荐从衢州调回常遇春。由他主持西线夺取池州、安庆二地事宜。
对于这个建议,众人都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徐达在东线脱不开身之后,常遇春就成了西线主帅的最佳人选了。
不过朱元璋可不只满足于西取池州、安庆二地,他提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作战方针。
廖永忠迅速赶往宜兴,接替其兄廖永安之职,统领其水军部队,配合徐达,力争早日夺回长兴。
常遇春迅速带领所属人马迅速向池州方向机动,朱文正、康茂才部配合其行动,争取迅速拿下池州。拿下池州之后,继续图安庆。
邓愈将兵力重心东移,坐镇衢州,兼顾婺源、衢州至婺州一线的防御。
李文忠、邵荣部在诸暨、绍兴一线,对杭州形成压迫。
耿再成、胡大海二人在婺州集结兵力,随时做好南下图处州(今浙江丽水市)的准备。
会议结束,众将领命,迅速按照朱元璋的部署调动兵力。
战事的发展完全如朱元璋所料。十月底,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峙,徐达终于拿下了长兴。至此,在东线形成了沿太湖西岸的一道完整的战略防线。
十一月初,常遇春顺利地取下池州。
由于赵普胜被杀,池州的徐寿辉部战斗力大打折扣。常遇春几乎在池州没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就拿下了池州。
池州的徐寿辉部大部分向西逃窜到安庆,力求在安庆死守,对抗常遇春部。
南线的耿再成、胡大海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十一月中旬,二将大败元将石抹宜孙,攻下处州。
耿再成、胡大海拿下处州,不仅是为日后进兵福建取得了先机,他们还干了一件日后对朱元璋影响甚大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他们收编了刘基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