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何等精明的人,那听不出秦铮刚才那一番话的弦外之音,秦铮刚才一再强调,自己是华夏后裔,对大清以清国相称,这是提醒李鸿章,清廷还没有认同海外华人的身份,也就是说,现在的海外华人实际和清廷并无一点关系,如果要想让海外华人在这次谈判中帮清廷一把,就要尽快承认海外华人的身份。
不过李鸿章是有备而来,怀里揣着朝廷的诏书,因此胸有成竹,笑道:“贵众虽然流落海外,但心系中华,而且能抵御外晦,扬我中华之威,忠义可嘉,朝廷尽知,己下诏嘉奖,诏书便在老夫随行之中,只等安定下来,招集贵众首脑,老夫便可当众宣读。”
秦铮点了点头,李鸿章果然名不虚传,一听就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道:“如此,就有劳中堂了。”
这时海圻号、海容号也已靠岸停好,萨镇冰从海圻号下到码头上,来到李鸿章的身边,而观察团也都从泰安号上下来了。李鸿章又向秦铮一一介绍这些随行人员,秦铮也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张佩纶己经是熟人,但李经方、萨镇冰都是首次见面,而且这两个人也不是无名之辈,由其是萨镇冰,是甲午战争之后,淸廷最重要的海军将领,并前后历经清廷、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四朝。是中国海军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萨镇冰也可以算是秦铮的前辈。
因此在相见的时候,秦铮也特别留意萨镇冰,并且在问候之余,还说了几句久仰萨提督大名之类的话。而和观察团的团长麦克里利见面时,秦铮则是用英语向他问候,并且交谈了几句,让麦克里利颇有些意外。
该问候的都已经问候完了,秦铮正要招呼众人离开码头,就在这时,随行的【申报】的记者沈肃挤到前面来,大叫道:“秦政委,在下是【申报】记者,您能够跟我们说几句话吗?”
李鸿章微微一怔,正要斥责沈肃的时候,秦铮己笑道:“好吧,那就简单的说几句。”李鸿章听了,也就没有说话,退到了一边,而沈肃也没有想到秦铮这么好说话,怔了一怔之后,赶忙拿出纸笔,准备记录,其他两个报社的记者听了,也都拿出了纸笔,静候秦铮的发言。
秦铮道:“首先,我们欢迎李中堂一行,还有各国组成的观察团,各位记者访问天津,并且祝各位在天津的活动能够一切顺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正是非常时期,甴其是中国的北部,还处于战争局面,北京仍然被八国联军占领,我们海外华人都是华夏后裔,自从来到中华大地以后,一直都至力于维护中华的主权和领土,保卫人民,并且与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但我们也同样是爱好和平的,希望能够与各国通过平等谈判,来解决中国北部的战争局面,而不是用战争手段,因此我们希望这次各位对天津的访问,能够促成谈判,并且尽早恢复中国的和平。”
说完之后,沈肃立刻带头鼓掌,其他几名记者见了,也都鼓起掌来。而李鸿章也微微点头,觉得秦铮说的这一番话颇为得体,就是观察团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此人能够高居海外华人的第二位,果然是有些能力的。
秦铮又道:“好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到天津去,我们己经为各位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谈吧。”
然后秦铮又来到李鸿章的面前,道:“李中堂,我们己经准备好了车辆,请中堂移步上车。”
李鸿章微微一怔,但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因为他听张佩纶说过,张佩纶两次访问天津,都是在大沽口改乘小船,经甴海河到达天津,然后再码头上坐车到下榻的饭店,而且张佩纶对海外华人的车辆十分赞赏,说它与火车大异、形如桥厢,小巧灵活,且无火无烟,无蒸汽锅炉,但行动如飞,海外华人称之曰:汽车。看样孑这次海外华人不打算按张佩纶那个套路来,而是直接从大沽口坐车去天津。
虽然李鸿章有些不明白,如果不是用蒸汽机,怎样驱动车辆,不过对这种汽车也颇为好奇,因此能从大沽口坐车去天津,到也不错。
于是由秦铮带领,众人离开了码头,沿着海岸走了不远,来到一块空地前,只见空地上停着三辆大巴车。
而李鸿章也有些意外,因为这三辆车并不是向张佩纶所说的形如桥厢,小巧灵活,其大小和火车的车厢差不多,只是车轮更大,因此回头看了张佩纶一眼。张佩纶赶忙上前,道:“中堂,佩纶上次乘座的,并非是此等车辆。”李鸿章听了,微一点头,神色又恢复了正常。而观察团,还有记者们见了这三辆大巴车却都是一个个惊讶万状,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虽然这个时代汽车己经被发明出来,但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就是观察团的成员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车辆。
这时秦铮来到第一辆大巴车的车边,只见车门打开,从车上下来一个年轻的女孑,身穿着一件对襟长袍,在车门口边站立,微微欠身,道:“政委,人接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