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说完之后,慈禧和光绪还没有发言,世续己道:“岂有此理,我堂堂大清,岂可与伪逆谈判?更勿论和平相处,张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张之洞淡淡道:“时也,势也。非人力可以违抗。” 又向慈禧和光绪欠了欠身,道:“臣唯有此二策,请皇上、太后裁决。”
光绪还在思考张之洞的话,慈禧己道:“张之洞,你以为应该派谁去南方主持大局呢!”
张之洞向身边看了一眼,道:“臣以为非袁世凯不可。”
光绪听了,身体也不禁一震,看向了袁世凯。而慈禧却沉思起来,其实抛开张之洞第二个建议不说,第一个建议其实并不算新奇,在地方上发生危急事件的时候,从中枢派遣大臣到地方上去主持大局,是历朝历代常见的做法,因为中枢派遣的大臣一般更了解朝廷的意图,又往往有高于其他地方官员的身份,也就更容易指挥调度地方事务,因此张之洞的这个建议也并不算意外。
而张之洞推荐的袁世凯,也颇得慈禧之心,凭心而论,现在清廷的官员中,袁世凯是能力最强的,而且也颇得慈禧的信任,尽管慈禧经常敲打袁世凯,但这是很正常的御下之术,并不能说慈禧就在防范袁世凯,当然要说防范也不算错,因为慈禧对谁都会防一手,无论是以前曾国藩,还是后来的左宗棠、李鸿章,慈禧都不可能完全放心,都会防着一手,但该用的时候,还是要放手去用,并且该支持的时候,更是要全力支持。
如果说这一次朝廷要派人到南方去主持大局,慈禧也倾向派袁世凯去,而且也只有袁世凯去,才能让慈禧放心,一来是这些年来,袁世凯虽然没有在总理府衙门任职,但也没少和洋人打交道,基本都能够处理得不错,而且袁世凯和华东**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由他去处理这次危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慈禧要考虑的是,派袁世凯去了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如果华东**铁了心要占领长江流域的各省,那么袁世凯去了也没有用,慈禧并不认为袁世凯有能力对抗华东**的大军,那还不如把袁世凯留下来,毕竟现在朝廷也需要袁世凯这样有能力的大臣;另一个要考虑的是袁世凯会不会和华东**勾结起来,甚致是投降华东**,但这种可能也不大,毕竟像袁世凯这样的重臣,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轻易投降,而且袁世凯在清廷己是位及人臣了,但在华东**里,主要的职务基本都是海外华人或他们自己培养出的人担任,到目前为此,似乎还没有清廷投降的官员担任要职,因此就算袁世凯投降了,也很难再掌握大权。袁世凯是聪明人,不会看不透一点。
而就在慈禧正思考的时候,光绪忽然道:“袁世凯,你愿意去南方吗?”
袁世凯听了,赶忙道:“只要朝廷下旨,臣当万死不辞。”
这时慈禧狠狠瞪了光绪一眼,显然是对光绪的这句问话相当不满,因为光绪这一句话就基本定局了,而自己可还没完全想好,但光绪却装作没看见,心里还有点小得意。他考虑的可没有慈禧那么周全,而是纯粹就是针对的袁世凯,原来在戊戌政变时,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告发康梁一行人,光绪从那时起就记恨上了袁世凯,只是袁世凯在慈禧面前很受重用,而戊戌之后,光绪就一直被软禁起来,而庚子国变之后,光绪状况好了一点,不再被完全软禁,可以出席参与朝会政事,当然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的手里,但偶尔发表个人意见还是可以的,但想动袁世凯,还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让光绪看到了机会,让袁世凯到南方去和华东**交涉,如果华东**出兵进攻长江各省,那袁世凯就是去送死,就算华东**不打算进攻长江各省,袁世凯这一去,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完得了的,反正是眼不见,心不烦,也可以让自己清静几天。
当然,话己经说出口了,慈禧也没有办法收回,不过她本来也倾向让袁世凯去南方处理这次事件,因此也就这样确定下来,于是道:“袁世凯,你去了南方,打算怎么做?”
袁世凯道:“如今伪逆势大,短期不可与其争锋,臣到南方之后,自当尽力与其周旋,罢兵休战。”
光绪皱了皱眉头,道:“袁世凯,伪逆素来蛮横无理,切又贪得无厌,又岂肯罢兵休战?”
袁世凯道:“伪逆虽然蛮横无理,但行事伪善,喜图虚名,这次出兵便是以救灾为名,以收取人心,朝廷当可以彼之矛,攻其之盾,臣以救灾为名南下,与伪逆周旋,以迫其罢兵休战,此外各国亦不会坐视伪逆肆意开战,必会力助朝廷,向伪逆施压,迫其罢兵休战,臣以为尚大有可为。”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兵革之备,亦不可不备,臣此次南下,虽然罢兵求和,但兵备不可不防,当带精兵强将前往,示之以兵威,则更有希望稳定局面。若是伪逆全然不顾,执意进犯我大清疆界,臣当首当其冲,与伪逆决一死战,以报朝廷。”
这时慈禧道:“袁世凯,你要带多少军队南下?”
袁世凯道:“如果能从湖北新军中抽调一部份兵力交由臣节制,哪么只需要从北洋新军抽调两个镇即可,若是不可,那么需要三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