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二天,龚建阳才招集各旗盟部落的代表开会,协商各部的改制事宜。到了这个时候,各旗盟部落的代表们也基本只能认命了,毕竟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何况是连哲布尊丹巴八世也在会议上表态,全力支持库伦**的决议,并称原来的制度早就应该改了,华东**的制度才是符合天意的正确制度等等。
虽然众代表对哲布尊丹巴八世的表态诽议不己,但也明白哲布尊丹巴八世己经彻底倒向到华东**的那一边去了,看来是除了接受华东**的条件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有些亲来的旗盟部落首领,这时想着回去之后,怎么多保留一些财产;而其他代表则在想着,回去怎么说服部落的首领,千万不要和华东**对抗。
会议十分顺利,而在会议结束之后,龚建阳就立刻组织工作组,到各旗盟部落去展开工作。
而欧阳隆兴和陈金刚则带领着部队,离开库伦,返回锦州。在返程的路上,到也没有别的事情,欧阳隆兴和陈金刚的主要经历是写战争的总结报告。人民军对每一次战争的相关记录都十分详细,因此两人的资料十分充足,经过协商,反复的修改之后,等队伍到赤峰的时候,报告就写完了。
军队暂时在赤峰驻扎,欧阳隆兴和陈金刚回到锦州,向指挥部呈教报告。不过两人到达锦州时,收到了军委的命令,锦州指挥部正式撤消,并通知欧阳隆兴和陈金刚带着总结报告去青岛,向军委汇报这次战争的情况。
锦州指挥部本来就是一个为蒙古战争设置的临时机构,现在蒙古战争己经结束了,因此指挥部被取消也是正常操作。而让两人去青岛汇报战果,则仍然是为了装甲部队的运用情况,除此之外,单就这场战争而言,在军事上实陈一基本没有太大的价值。当然能够到青岛去直言向军委汇报,不仅是极大的荣誉,而且对两人未来的前途也是大有益处的。
于是接到军委的命令之后,两人也立刻起身,准备赶赴青岛。正好这时锦州市的市长高瑾也收到了青岛行政院的调令,将被调任到沈阳任副市长,但要去青岛接任委任述职,因此三人正好可以结伴同行。在葫芦岛港口上船,驶向青岛。
虽然高瑾在锦州上任还不到两年就离任了,在这个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次高瑾的调任,却是有另一层原因的。
原来在人民军占领库伦之后,清廷终于按奈不住,向华东**发出了谈判的请求,并且提出了两种谈判的基础,一是双方的**合并,组成一个联合**;二是清廷放弃北方的土地,迁移到南方,双方以长江为界,各自为政,并达成和平协议。
同时英法美德等国的驻青岛领事也频频向华东**发出建议,希望华东**能够积极的回应清廷的建议,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华东**与清廷的矛盾与分歧,而不是战争,以避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同时还表示愿意担任双方之间的调解人等等。
另一方面,中国的各大报纸也都纷纷发表文章,呼吁华东**接受清廷的建议,举行和谈,和平解决、避免战争等等,当然有些报纸还不怀好意的发表社评认为,华东**一向倚仗武力欺人,穷兵黩武,不会接受和平建议;不过也有报纸站在中立的立场认为,华东**一向以维护中华利益而著称,因此是有可能接受清廷的和平建议;也有部份报纸则认为要想获得和平,清廷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毕竞华东**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己经作出大量的证明,而清廷显然在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证明。
华东**一向是重视舆论宣传与导向的,并且也一直为自己塑造舆论正面形像,而这次清廷的建议,显然也开始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尽管清廷是作为弱势的一方,但毕竟在名议上还是现在中国合法执政的正统**,而且清廷入关之后,己有260余年的历史,皇权思想在中国民间己根深蒂固,因此清廷主动提出进行和平谈判,确实可以赢得不少的支持。
其次是中国社会普遍都拒绝战争,因此如果能够和平解决华东**与清廷的敌对矛盾,不用打仗,当然是谁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另外华东**的土地制度也是有较大争议的地方,而现在中国的舆论除华东**的管辖区之外,仍然是掌握在士绅乡贤的手里,他们对华东**的土地制度是相当的排斥,但也都知道,现在没有人能够阻挡华东**,但如果华东**和清廷议和成功,则有望避开华东**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