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杨东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借您吉言。”
叶清晏离开了秀坊。
杨大国脸上的笑容却散了去,然后急急进了里间。
对蕊娘道:“孩儿他娘,咱们要不还是回青州吧。”
蕊娘懵然看着他,“为什么?不是相公说京城的书院好吗?让孩子们在这里上学,特别是小光,再过两年就要参加院试了,现在正经是需要好先生教他的关键时候。”
“可是……”杨大国想着刚才买绣屏的女人,她竟然买过他的橘子,还认出他叫小果,这也太巧了。而且谁没事会记一个卖橘子的人的名字相貌,总觉得有些蹊跷。
蕊娘轻轻拍着怀里的小儿子,问小果,“刚才,那幅绣屏你卖了多少银子?”
“三十五两。”杨大国道。
蕊娘惊喜的瞪大了眼睛,“真的?”
“真的。那位姑娘没有还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很痛快。”
“那我回头再做一些。”
“不急。”杨大国看着她,还有三个孩子,“蕊娘,你在这里,能想起从前的事吗?”
蕊娘摇头,“不记得,什么也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就算了。”杨大国安抚蕊娘,“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就万事大吉。”
“相公今天怎么了?”蕊娘好奇的看他。
“东家,有位公子说他定了两身衣服过来取。”伙计在里间门口回道。
杨大国应道:“好,这就过来。”
罢了,好不容易才在京城落下脚,还是先不走了。
叶清晏一直在距离不远的地方,用念力观察着杨大国,自然也听到了他和蕊娘的谈话。
蕊娘竟然是失忆了吗?
就在她要收回念力的时候,店里又进了一个背着箱笼的书生。好巧,就是站在丞相府墙外的那名书生。
他在这里定了两身衣服。
收回了念力,叶清晏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差不多快午时了,而她一早因为听闻春雨生了孩子,连早膳都没怎么吃。
现在肚子自然饿的饥肠辘辘了。
叶清晏四周看了看,最后看到一个有大树成荫的路边摊,瞧着凉爽,而且吃饭的人也不少,便走了过去。
“老板都有什么吃的啊?”
“粥,面,饺子,包子,卤肉,黄酒,客官要什么?”
“我来一盘卤肉,一碗阳春面和一壶黄酒。”
“好嘞,客官您先请坐。”老板为叶清晏指了一个靠里面的空桌,也就只剩这一个空桌了。而且一半桌子还没有大树遮阴,有点儿晒热。
叶清晏坐在有荫凉的地方,看着周围其他人吃饭,一部分都是书生模样,应该是来参加京城秋闱的。
今年朝廷里,重中之重是这次的秋闱,其次是选秀。而这两件事,都是礼部操持。礼部的人手不够,到处抽调人,除了兵部和刑部,其他三部——吏部、户部、工部、都有人到礼部帮忙。特别是吏部,几乎大半人手都去了礼部。听叶弘博说,大理寺也有人调去了礼部。
“老板,一笼豆干菜包子还有一碗粥,一盘凉菜。”又有食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