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当朝太尉的公子做朋友,裘盛的精盐生意自然更加好做,也越做越大。因为精盐质量比别家好,价格比别家低曹操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让其他人羡慕不已。只不过没人敢打曹操和裘盛二人的主意,全都只能望盐兴叹。
虽然跟着裘盛绝对吃喝不愁,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心术不正的手下便开始偷盗精盐,或者以次充好。弄得裘盛的生意要么是帐对不上,要么就是质量下降影响了声誉。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若是如此下去辛辛苦苦的打拼出来的事业岂不会要毁于一旦?故而裘盛决定惩治一番,立些规矩。于是便命呆瓜将张小蓉、巧儿和刘黑心几个都叫来商议此事。
得知这个消息后,反应最激烈的是张小蓉这个大小姐,其次是刘黑心这个绣衣使者小头目,最没什么反应的就是巧儿这个小丫鬟。
“盛哥,断然不能容忍这帮家伙如此胡闹,要严惩不贷!”张小蓉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说道,“要军法处置,最少也要二十军棍!”
“大人,卑职认为二十军棍远远不够,如果犯事过了一个界限就要斩首示众!起到杀一儆百之效!”刘黑心这绣衣使者很冷漠的说道。
在气冲牛斗的时候裘盛也想过杀一儆百,不过冷静之后感觉偷点盐也不必掉脑袋,这样太冷血容易遭人诟病,故而直接排除了刘黑心的建议。
“少爷,巧儿比较认同小蓉姐姐的话,按规矩打军棍就好,不过最好还是不要让他们变残废了,那样其实和杀了他们没什么两样。”
“巧儿,没想到你想得还挺远。”裘盛打趣道,“不过说得也有理,那就要行刑者注意些,只打伤不打残也不打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要管好,那就要有明确的规矩。裘盛想偷懒,刘黑心太残暴,巧儿和呆瓜压根不是这块料,故而立规矩的任务就交给了张小蓉这大小姐。
本以为要花很久,没想到她不过花了一天时间就列出来近三十条与盐有关的罪行以及惩罚措施。让人刮目相看,知道了这大小姐腹中还真有不少实货而不光是食物。这让众人包括裘盛对她全都刮目相看。
经过这么一通惩治,裘盛的盐生意再次回到了正轨上。为了不让主持盐场的军人和普通的军人有太大差别,裘盛还隔三差五的改善伙食算是一种安抚。
如此一来,内忧算是解决,只不过好日子没过两天,外患便来。应了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最近一个月的三次精盐交易,每次都遇到了抢道的,总共有五次。其中两次是来去如风的马匪,三次是不知死活的土匪山贼。
这让裘盛感觉不胜其烦。土匪山贼还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到时候派兵剿灭就行。马匪最可恶,打不过就走人,举寨搬迁,典型的游击战专家。
虽然并不非常熟悉骑兵,但是有一点裘盛还是清楚,骑兵的克星是长枪兵。只要刀盾兵在外面布好防护,长枪兵在里面将长枪顶出,轻骑兵一样的马匪就会束手无策了。
按此想法调整好押运精盐的队伍后,情况确实好了很多,马匪来得少了,土匪山贼也来得少了。毕竟他们的对手是训练有素的边塞军人,没必要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
只不过情况并未好转,因为这些乌合之众知难而退后,又来了一帮要盐不要命的凶悍之徒——匈奴人。
这不能不说是个麻烦事,匈奴人既凶残又狡猾,远非普通马匪山贼可比,这便弄得裘盛的运盐队在运盐的时候如履薄冰,最可气的是还只能被动防守,既不能主动出击也无法乘胜追击。
眼看着队伍的士气每况愈下,裘盛心中焦急得很,他决定亲自押运一次精盐,给手下提提士气。
有裘盛在战斗毫无疑问会胜利,匈奴匪徒仓皇逃离。在裘盛的命令下,两个侦骑偷偷的跟着那群匈奴人,最终找到了他们的营地。
既然找到了老巢,裘盛立刻满脸笑意,明显认为报仇已经十拿九稳的事情了。见裘盛的模样刘黑心数次想开口说话,但是都欲言又止,仿佛知道说了也无用。
只以为刘黑心是有些尴尬的事情不好意思开口,裘盛正在高兴的时候才懒得搭理,故而任刘黑心在那欲言又止。
等到第二天,休息足够,裘盛便率领手下三千精锐,两百骑兵、两千八百步兵开往那匈奴人的营地。很明显,是要将他们打个落花流水,用来出胸中那口憋了许久的恶气。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当裘盛率部到达那伙匈奴人的营地时,那里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一些绵羊毛、牛肉渣。
这个情况可让裘盛感觉十分尴尬和沮丧,兴师动众前来剿灭匈奴劫匪,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连他们跑哪去都不知道,实在是太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