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中平四年(187),裘盛都当了将近五年的大汉‘公务员’,其中风风雨雨,他也经历不少,不再是之前那个吴下阿蒙,已经变得比较老练了。
这让他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看事情越来越深入,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不再那么浅薄和狭隘;担心的是这些深入和开阔会让他失去奋勇前进的动力。从来就是‘无知者无畏’,知道太多,顾虑太多,接着就会变得保守,最终无法成大器。
比如现在压在裘盛头上最大的麻烦就是粮食不足,他既想从那些地方豪强手中弄到粮食,但是又害怕过分得罪了他们,实在是太纠结。如果在几年之前,裘盛可以毫不犹豫的就拿刀剑逼着恐吓他们‘要粮食还是要命’,不过如今却做不到了。
可惜天上不会掉粮食,所以在连续接到粮食短缺的公文后,裘盛就开始精神不振,感觉不痛快,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
将这想法告诉张小蓉、呆瓜和巧儿之后,三人心里都不好受,因为担担子的是裘盛,他们知道裘盛这么说肯定是太累了。
张小蓉不会太会安慰人,只是一个劲的夸裘盛是男子汉,是智多星,一定能想到办法渡过难关,他们也会全力帮助。巧儿这贴身丫鬟则会安慰人,不住的把裘盛以前‘奋起抗争’的调皮事翻出来说,逗得裘盛都慢慢的笑了起来。至于呆瓜这个呆子,他就没起什么作用,只是强调‘车到山前必有路’。
既然都笑了起来,即使问题没解决,裘盛这定海神针的作用再次产生,不再让众人忐忑不安。
不过问题只要一天不解决,裘盛一天就不会完全舒服,精神也就可能在不久之后又颓丧下去,所以应该釜底抽薪,将问题彻底解决才对。于是裘盛便将张小蓉几人召集起来商议。
“这几天我还是没想出比较好的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找那些地方豪强强行征税。但这样又太得罪他们···”
“少爷,找那些豪强要钱就跟扒他们的皮的抽他们的筋一样,他们必定会记恨你一辈子的,对你统治并州非常不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找他们强制征税。”巧儿点头说道。
“问题是那帮家伙强取豪夺了那么多土地,不多收一些赋税我心中怎么都不爽快,何况如今还缺粮。”裘盛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无论如何不到最后不要这样强征!即使盛哥你要收拢人心也不能这么快就得罪了这帮地方大佬。”张小蓉一反常态非常坚定的说道,“不是我说得不好听,你目前主要靠的还是这帮地方大佬,不是那些流落街头的饥民。大不了你少开粥场,让那些饥民自己离开。反正开粥场的又不止你一人。曹操、皇甫嵩、公孙瓒、袁绍等人都开了。”
“裘大人,我家小姐说得对。大人实力其实已经非常强了,二十万雄兵召之即来。还有二十万青壮只要训练几个月也能上战场。虽然比不上袁绍、袁绍两兄弟,但是比曹操等人还是要强很多的。”刘黑心说道,“既然如此,大人要做的应该是稳步前进。”
几个人说的都非常有理,尤其张小蓉和刘黑心说得中肯,这让裘盛最终只能搁置向地方大佬强征赋税的计划。
计划搁置了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怎么办才好呢?或许是从小就习武,暴力倾向比较重,闪现在裘盛脑中的又是劫掠。不过这次裘盛想的不是在自己的地盘并州内劫掠富豪,而是去别人的地盘那劫掠。比如幽州公孙瓒、兖州刘岱、荆州刘表等人那里。可惜这是白日做梦,这帮家伙都不好惹,裘盛可不想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巧儿,你说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我光明正大的抢别人的东西?还要那人心甘情愿。”裘盛随口一说。
“少爷,你真是太累了,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巧儿不回答这样的问题,只催你快去睡觉。没粮食就别养那么多饥民,裁减一些军队。兵在精不在多,少爷的五万精兵绝对能抵得上别人八万甚至十万精兵。”
这自然只是安慰,但也让裘盛知道此时他不该太求多,而应该求精。于是裘盛立刻就下了一道军令:减少两万精锐步兵,将并州原本二十万步兵削减为十八万,但要求这十八万军队的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都必须是一流。骑兵由一万削减到八千,要求也是一流。各地粥场则减少两成。并且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食物。
如此一来,粮食对裘盛造成的压力减弱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了。但裘盛的实力并未减弱很多,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裘盛还专门送了巧儿一支玉簪表示感谢,这可让巧儿高兴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要知道,少爷送丫鬟如此珍贵的礼物是极其少见的。让巧儿更加肯定要当裘盛的好参谋。
这样舒舒服服的过了半个月,裘盛这个野心很大的家伙在一次视察仓库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现在仓库的粮食并未比半个月前仓库的粮食多多少,最多也就多了三百斤,绝没有五百斤。
这可让裘盛有些着急了,这只说明一个问题,这半个月内外持平,没有积攒下多少家当。虽然比之前要好不少,但绝不能这样持续下去。打仗打的就是粮草后勤,没有粮草还打什么仗?直接投降才爽快。
“巧儿,去将张小蓉几个叫来,就说我又要向他们讨债了。”裘盛笑道。由于压力不大,他今天倒是开了个玩笑。
裘盛的‘讨债’自然就是寻求计策,张小蓉、呆瓜和刘黑心三个立刻就随着巧儿到了裘盛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