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依据?”李二接住话题,问道。
“先应国公遗孀杨氏,偕同二女,如今正居于长安升道坊,父皇自可遣人问询,亦可令人前往并州调查。”李祐一脸严肃地道,“另,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二人,居丧期间离开并州,亦来到长安,父皇也可寻人问话。”
“燕王殿下岂不闻亲亲相隐?又如何问询于杨氏?”长孙无忌笑眯眯地问道。
“武家并非小门小户,武氏兄弟失礼不孝,玷污的乃是我大唐帝国的颜面!”李祐依然一脸正义。
长孙无忌捋须微笑。他倒并不是想替武家兄弟说话,武家人承不承爵不管他的事,只不过想要当堂看看李祐的反应罢了。
房玄龄也不说话,只是盯着李祐看。所谓年老成精,他可不太相信皇帝陛下嘴里的什么“迷途知返、幡然醒悟”的话,哪怕李祐的奏疏就放在他和长孙无忌面前,他也依然觉得这是皇帝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长脸面故意拿出来的东西,李祐最多也就是抄一抄。但是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却属突发,越是这样的事情,越能看出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小黄门来往回报的话语可没瞒着他们二人,这让房玄龄一时有些费解,但同时,又隐隐有些高兴。
没办法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房家不幸,直接起了个藏经阁。夫人那暴躁脾气就先别说了,长子房遗直就是个书呆子,一点儿也没遗传到自己谋划的心思,也没遗传到自己为人处世的圆润,当时还不如不给他取名为“遗直”了。次子如今尚年幼,倒是身体康健,小小的孩童就敢往高头大马前凑合,但是似乎脑子不太开窍,一点也不灵醒,总是呆呆愣愣的模样。如果燕王李祐这样的长安一害都能迷途知返幡然醒悟,是不是自家的两个儿子有救了?还是说自己只能拼着老命再和夫人造一个?
他要是知道李二口中的所谓“迷途知返幡然醒悟”之语都是说出来好听的,估计能称病罢朝半个月。没办法,李二总不能跟两位重臣解释,我家儿子原本就是聪明人,只不过我这个做父亲的不太合格,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才让他养成了乖张的性子罢?
这会儿房玄龄越看越觉得李祐顺眼,原本还觉得李二拿出来的奏疏是父子串通伪造出来的,现在已经不这么觉得了。他不得不承认,燕王李祐绝对是个聪明人,那份设立军校的奏疏暂且不论,单看李祐今日处理武家之事。
在东市出手果决,看出一点苗头直接截下了武家的小姐;燕王府前能言善辩,而且并非强词夺理夸夸其谈,而是观察入微推断合理,不仅驳斥了武家兄弟的言辞,还当场证明了他自己作为皇家人的清白——这一点对于平息物议非常重要。而最重要的一点,燕王十分清楚皇帝想要干什么,他为什么抓住武家兄弟下死手?这些年和他起过冲突的长安纨绔不知其数,唯独武家兄弟被他追着打,为什么?因为他完美理解了皇帝的需求,皇帝不想让应国公这个爵位传承下去了,最起码不能是以国公这个层级的爵位传继下去。所以他在长安百姓的面前臭了武家兄弟的名声,在皇帝和宰相面前直言弹劾,让李二有了削减爵衔的借口。
一边想着,房玄龄一边把目光对准了放在面前矮几上的那份奏疏——这个,又何尝不是燕王殿下完美理解皇帝需求的东西呢?喜欢祐唐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祐唐泽雨轩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