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节,开始上班。
秦明觉得自己已是老油条了,没有刚来工作时的压迫感与新鲜劲。也没有在流水线上,引得一个个领导围观。有些事情,一个人先做到极致后,后来者也会差不太远。薛杰在那个工位也能挤进90秒,这样秦明原来也是一般。。。。反而薛杰得到评价较高。。。
而有些机会错过了,便是错过了。若当时秦明引人注意的时候,能有薛杰一半机灵劲,若胆子或野心大一点,若当时一门心思的工作,此时秦明早已是拉长了。如果说秦明当时不在意,那只是跟别人说说。可迷路的人,不是别人指个方向,就到了地点。或许一站可以,下一站呢?得知道自己为何迷路。。。。显然秦明当时是不知道的。
生活过去是没有如果的。可话又说回来,生活以后全是如果。只是怎么把如果变成已经,这便是想法与行动。
秦明也没啥想法,只是工作之中,闲瑕时,开始思考。时而久之,秦明多了项技能:一心二用。
这恐怕连秦明都没有发现。
平时工作,秦明多是修下不良。基于工作已经熟悉,也不复杂。肢体会随环境的固定变化,产生固定应对。若这些事都在已出现过,没有新的问题,秦明只需分一点心神甚至不必分神,只靠惯性或条件反射,便能处置妥当。也就是说没有新的不良,或突发事件,秦明已默认处理。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秦明脑袋里能想其它事情。。。当时,秦明只是模拟游戏。。。(警告,别尝试,有危害。剧透下,秦明下场不好)
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直到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海选,公告已经贴出。
总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基础作业技能比赛,相当隆重。每个分公司,会派出三个人,参加。五百强企业,全球子公司就有百家之多。有些地区两家子公司相阾的话,只能有一家代表参与。秦名公司去年便被同市的另一家兄弟公司代表了。∵
所以,今年公司想要获得名额,就必须在参赛项目中胜过另一家的选手。
比赛项目是通用的,主要有四种:
1.线束的独立制作。按照材料与图板标识,将半成品,组装成成品。这里面涉及放线,穿线,理线和包胶布作业。比赛用的线束比正常产品简单多了,只有六七根线。
2.记忆色棒。
先给图片记忆色棒位置,记忆时间三十秒。之后拿开图片,将色棒插入对应孔内。一开始,四根,之后叠加。这对应生产中的插端子作业。
3.包胶布。
在包胶带作业台上,包50Cm胶带缠绕。标准重叠1/2,52圈以上,平坦不皱,美观,时效。这些都是评比加分点。重叠过多也不行,浪费材料与工时,起皱纹也不行不美观。
其实所有的比赛规则不外乎二点:质量,速度。重点是质量是前提。
4.端子检验。
30根压好端子的线材为一捆,里面随机产生3到6个不良品。挑出不良品,用时最短者胜。
第4种是前段QC的项目。秦明在后段,不参与此项,前后站各自独立。
其实,公司内部竞争要小许多,只要有一项成绩好,便可参与。甚至有些人是被点名参加的,比如秦明与薛杰。没办法,四个项目中就包胶带简单明了,最有看头,他俩是佼佼者。其它项目也么难,也么没作过。
最终,人员定下来有4人,前段两个QC只参加端子检验。秦明跟薛杰要参加其余三项。
几人在品质主管韦艳的带领下练习一周左右,之后和本市子公司一起在周末前往D市,在另一家子公司的主持下竞争,从而获得名额。由于QC只有一项,所以只从端子检验中选出。秦明和薛利却要从三项总排名中获胜,才能获得名额。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几人都在练习。因为比赛种类不同,薛杰和秦明在一个练习区。那两个QC在另一车间,他们此时并未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