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长安海事学院不远的长安书院现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已经立学两载有余,又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长安书院已然渐渐兴盛了起来。
关西文坛当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在长安书院这里可谓是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后起之秀,若暂时不存入仕之心,便都会想着来书院当中任个教授什么的。
一来是书院中人极力招揽各处人才,相互引荐者多,二来是人们渐渐把这里当做了博取名声的好去处。
三来就是书院当中的藏书楼,对那些一心向学的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你要想进去观览书籍,最方便的还是要在书院中弄个职位,比如说李淳风之流就是如此。
这和当初李破的料想一致,观文殿中的藏书落满尘灰,不如拿出来给人览阅,能够聚拢一些读书人。
之外则是一些不得志的家伙,躲到书院去避风头,或者找寻机会,当年秦王李世民府中的那些幕僚算得上是其中典范。
书院之中人来人往两年多,算是彻底打响了长安书院的名声,也初步得到了文坛中人的认可,以为长安书院有了天下文气所聚的气象。
这种认同感可以说是得来不易,养育人才的功能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反而退居于其次了。
也就是李破不常来,不然察觉到这种趋向,一定会很心塞。
他建立长安书院的目的是要建一个人才库,辅助于科举,如今却成了读书人们展示才学的舞台,简直就是本末倒置嘛。
………………
如今京试在即,长安书院一天天变得喧嚣热闹了起来。
文会一场接着一场,有学院众人的推波助澜,想要借机使书院的名声更上层楼,最好是把国子监也给并过来,而来京赶考的士子们也想借助这个平台展露才学,两边简直就是一拍即合的局面。
于是这两三个月来,书院之中书香之气大作,读书人徜徉其间,吟哦不休,书院俨然已成文坛之江湖。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读书人聚集在一处,靠的是文章来交锋,交从往来之间,勾心斗角也是免不了的。
这段时间书院当中屡有佳篇问世,每一篇文章,几乎都代表着一个读书人名声鹊起,就更让人趋之若鹜。
到了五月初的时候,形势其实就有点不大妙了。
江南来的士子和北边的读书人对垒之局渐渐形成,把书院当做了战场,硝烟味道就此浓郁了起来。
不用说了,几番较量之下,北人士子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即便是阎立本兄弟等人陆续入场,也难挽败局。
都是些年轻人,像长安书院祭酒李玄道,教授李守素等人也不好干预。
大家眼见苗头不对,也是急在心里,北人士子被压的太狠,难免会影响即将到来的京试,这可就不是什么小事情了。
如果追究的话,那就是李玄道等人处置不当,刻意引起南北士子纷争,罪名可大可小,以李玄道等人的过往来看,估计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