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对这些还未完全开化的民族,根本不需要弯弯绕绕,直接一字平推一了百了,只有历史学家清楚,历史虽然由胜利者书写,但历史的真相总会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痕迹,几百年,几千年以后会被有心人挖掘出来,成为文明史上的一个污点。
就像华夏历史上的商纣王,其本人并不坏,也没有历史书上说的那么难堪,只不过是周朝取代商朝之后,为了稳定民心,为了政治上的需要,统治者特意捏造出来的。
毕竟是先进的文明淘汰了落后的文明,属于历史的必然,也就不会有那个朝代为其翻案,而在原时空,民间更愿意相信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故事。
商纣王身处王族斗争的时代,只不过做了加强王权、抑制族权的事,当然具体行为或许存在过激不当,最终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可以这样说,商纣王的暴君人设是周人给的,让纣王成为历代君王的“反面教材”却是明朝《封神演义》的“功劳”。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又如同书昭公十二年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商纣王倾尽国力讨伐东夷,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之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这些军队久困战场,无心战斗,前锋倒戈,最终导致商王朝的灭亡。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
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而实际情况是先秦文献对纣王指责不多,甚至许多文献称赞帝辛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对帝辛指责越来越多。
当年武王伐纣,共写过两篇檄文:《泰誓》和《牧誓》。《牧誓》中周武王列举了纣王的罪状只有六条。
近人顾颉刚撰有《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文中列举纣恶出于《尚书》六项,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
现在传说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发展出来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现在是明初,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出现,此时,原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还未出生......
喜欢魂归明初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魂归明初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