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军第一师团与第五师团的军火几乎全部被摧毁,伤亡惨重,想要再度进攻海城,短时间内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即便是第二师团及时赶到,也没有足够的军火了,只能再度从新义州调拨,等到军火送到,只怕是要等到十多天以后了。
海城的局势就此暂时稳定下来,至于金旅,虽然貔子窝被日军突破,毕竟是日军兵力不足,仅仅两千日军,这么点兵力,还不足以占领金州,后方的兵力缓急之间也无法再度跟进上来,等到日军的援军到了,罗旭的主力也已经返回到金旅一线了,金旅一线暂时也稳固的很。
海城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京城,这个时候,在英德两国的主持之下,大清国已经开始与日本人展开谈判了,日本本来要求前往广岛谈判,但是,现在他们说话已经不好使了,城隍岛事件,让日本人把英德两国得罪的透透的,英德两国坚持要在北京城谈,日本人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让伊藤博文来到了京城,开始与清政府谈判议和。
如今两国还没有宣布进入停战状态,李鸿章自然是不敢擅自离开天津卫了,只能通过电报与奕?进行沟通,商议对策,至于谈判就全权交给了奕?。
原本,李鸿章认为,哪怕是这个时候稍稍吃点亏,也要尽快落实两国停战,还有最好就是将英德两国完全牵扯进来,所有的事务一同解决,这样做,毫无疑问就是将两国给绑在战车上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人,哪怕是英国人因为同盟关系,不好做的太过分,由德国人在,起码朝廷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可是,李鸿章想得再好,毕竟不是亲自主持谈判,奕?虽然也是洋务派的领袖,但是比起外交上的手段来,差了李鸿章太多太多了,跟伊藤博文一比,更是显得太毛糙了。
更何况,身后还有一群清流一个个对着谈判指手画脚呢?
神一样的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群猪一样的队友,虽然奕?算不得什么才华盖世,好歹对于洋务也不陌生,要不然也不能成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了,可是,即便是有点本事,也架不住背后一群人给他来回的折腾啊……
奕?想的很好,就按照李鸿章的策略,拉拢住英国人跟德国人,向着日本人施加压力,共同对付日本人,可是,伊藤博文根本不接招,死活不同意将两个事件放在一起,哪怕是向着英德两国做出让步,承受不小的损失,也要将两件事情单独谈判。
再加上关键时刻,伊藤博文与英国政界朋友们不断地沟通,发动人脉,不遗余力的进行游说,关键时候,英国人犹豫了,毕竟有《英日同盟条约》在,英国人也要顾及到日本君臣的感受,有日本人站在自己这一边,未来在东亚的事务之中,才能够占据全面的主动,最终英国人还是答应下来,只要日本人在炮击商船的事件上负全部责任,答应英国人提出的所有条件,这件事情就可以与清日战争谈判单独进行。
奕?只知道拉拢两国公使,却不知道人家伊藤博文技高一筹,直接跟英国人的上下议员甚至政府要员都已经勾结在一起了,英国人撤了梯子,德国人在亚洲的影响力毕竟有限,日本人虽然怕德国人,但是这件事情有了英国人的态度,日本人可以放心大胆的跟德国人叫板了。
德国人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了,只要日本人认账,并且保证日本舰队不得在黄海与渤海发动战斗,保证中国沿海航向的英德船只绝对不会在度受到攻击,给予两国巨额赔偿,德国人也不为己甚,分开谈,就分开谈。
虽然谈判还是有英德两国主持,但是两个国家只是给主持一个公道,不再有明显的偏向的时候,奕?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伊藤博文一上来,就给出了日军撤军的条件——割地、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