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吉祥阁开始只是个杂食铺子,开铺子的是位寡居的妇人。妇人早年丧夫,又有两儿两女要养,无奈之下只得做了这等营生。
她出身清贫,佳肴这种东西,莫说没吃过,就是听都少听说。
但她母亲早年是大户人家的厨娘,说是厨娘,其实不过是个打下手的下等仆妇,但好歹也算是见过世面了。
等到她母亲跟父亲成了亲,就从这户人家辞了工,安心跟着她那位秀才爹生活了。
秀才可以收学生授课,故而家里虽说是清贫,倒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穷苦。
可惜秀才的运气不好,考了多年都未中举。好不容易等到独女嫁了人,以为可以看着女儿跟女婿安心过日子了,没想到安稳日子太不长久了。
妇人做的一手好薄饼,据说是从她那位厨娘母亲那里学来的,至于她母亲是怎么学到的,这就不清楚了。
生意刚开始时并不好,不过好在铺子本就是自家的,多做的可以留给自家人当作饭食,也赔不了多少。
妇人脑子活,既然薄饼做出来了,那就把心思用在了菜品上。
她做不了精致小菜,就紧跟时令提前上些新鲜菜品,她手艺本就不错,一来二去的倒是有了不少熟客。
这样一边挣钱一边再新制菜品,店里生意越发红火起来,不仅攒下了几个儿女的彩礼嫁妆,其中一个儿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
此时的商户户籍并不影响子孙后代参加科举,但妇人毕竟年纪大了,儿子和女儿又不是能守业的主,妇人就把店转让了出去。
拿到的银钱被她捐到了族里,一来是感谢当年族里人对她一家的帮助,二来是希望族里能多出些能考中的儿郎。
几年之后,族里果然出了不少读书的苗子,虽然名次不高,但好歹算得上是一直有人才出来。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几年前,一位族里的人有幸考中三甲,在殿试应答时无意中提到吉祥阁的来历,被当时的绍庆帝多夸了两句。
随着各地士子的口耳相传,自此,吉祥阁的名头越发响亮。
余筱影带着信儿一行踏进店门,入眼的厅堂内有序的桌凳,稍靠正中的是一略高的方台,此时正有说书人在上面,看那台子的面积,似乎还可以安排歌舞。
抬首望去楼上,二楼多是靠着廊道的桌椅,并不耽误看楼下的热闹。
至于三楼,只看外面的话,装潢只比二楼好了稍许,不知内里又是怎样一副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