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1气候环境
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是沙漠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外营力。而干旱气候的形成,发生于地质时期在塔克拉玛千沙漠,持续的干旱出现在距今7万年的末次冰期以后,就大环境来说,在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局部区域性的气候波动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小气候环境的恶化,则成为沙漠化发生和扩展的重要原因。在小气候环境方面,本世纪初,塔里木盆地人口不超过150万,耕地60万公顷。按人口容载量,每平方公里约2人,处于较低水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不大,下垫面受破坏较小,小气候环境呈相对稳定状态。
2地貌环境
本世纪,塔克拉玛干沙漠主体和腹地,沙漠地貌类型和形态的变化并不显著。据测定,沙丘年移距小于1米,即使高1~2米的沙丘年移距也只有1~1.5米,这是由沙漠内部沙丘密度大、起沙风频率低、风速小所决定的。而在沙漠外围和深入沙漠河流河床,地貌形态变异则较大。
3生物环境
干旱生境,对生命的存在是一个限制因素。然而,由于塔里术水文网的历史因素,塔克拉玛干抄漠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生物多样性。
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叶尔羌河下游,记录这里的胡杨、灰杨、柽柳、盐生草,以及灌木和灯心草遍布两岸,宽达15—30英里。1895年,斯文赫定途经这里,也记录了艰辛穿过“真正的古森林”的经过。在克里雅河下游,斯文赫定再一次见到了茂盛的森林,而且滋生的芦苇常逼使他们绕路行进,从河流尽头处穿越古森林还走了整整一天。从这里直至沙漠北端的沙雅,也断续分布有胡杨和芦苇,证明了克里雅河与塔里木河曾经相通的历史。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1地理位置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央,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
2沙漠组成
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