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名孤胆英雄也!” 赵佶第九子赵构赞道。
“父皇,九哥儿所言甚是,李经略身陷重围而不屈,力战为国,确为我圣朝忠节良臣也,父皇,对于如此忠节良臣,朝廷当重褒之。”太子赵桓也开口说道。
宋宣和元年十月十,宋帝赵构的生辰宴之上,吏部员外郎李纲、太常少卿刘安节忽然提及刘法、李三坚之事,顿使赵佶及场众臣、众嫔妃、众皇子、众帝姬等人是大惊失色。
赵构先是不禁脱口而出,夸赞李三坚,随后就是太子赵桓。
太子赵桓生母显恭皇后王氏早逝,从而在宫中失去了靠山,李三坚可以说是王氏给赵桓留下的托孤之臣。
宋帝赵佶是喜三子郓王赵楷的,而不喜赵桓。
赵佶曾经询问过李三坚此事,李三坚对曰,废长立幼,为取祸之道,当慎而为之,再加上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因此赵佶于政和年间,立长子赵桓为太子。
赵桓对此怎不对李三坚是感激涕零?而此时赵桓失去了宫中靠山,为坐稳太子之位,所依者无非就是其父宋帝赵佶及朝中诸臣的支持,因此赵桓必须力保李三坚。
李三坚为何人,为宋帝赵佶的心腹大臣,此时赵佶已经是满脸喜色,因此赵桓出班立主重赏李三坚。
只不过此事却被赵佶第九子广平郡王赵构抢了先,因此赵桓对赵构是怀恨在心。
赵构不过为一名贱婢所生,什么东西,也敢取媚于父皇?赵桓心中暗恨道。
“李翰韧之事当真?”赵构随后满脸喜色的问道。
“陛下...”此时已迁官为御史中丞的陈过庭闻言出班奏道:“李经略一支孤军,孤悬于塞外,奋战于西贼腹地,西贼畏之如虎。此事早已是天下皆知,,独独陛下不知也!”
“李翰韧终不负朕也!”赵佶闻言叹道:“朕却对他...朕心中实在是有愧于他。”
赵佶随后狠狠的瞪了童贯一眼。
童贯顿时汗流浃背,只伏地不起,不敢抬头。
...........................
“陛下...”后宫之中,童贯磕头如捣蒜,对着怒气冲冲的赵佶泣道:“此事实为西贼细作之反间计,奴婢也中了贼子奸计,李...李经略...之事也是奴婢误...会...他了。”
“刘法、李翰韧是否真的违了军令?”赵佶闻言冷冷的问道。
“确实如此...”事情到了此时,童贯必须硬撑到底了,否则欺君之罪,可是能要了他全族性命,虽童贯为阉人,但他家族之人可不少。
于是童贯答道:“此事西军皆知,奴婢不敢欺君,只不过此事刘法为主,李...李经略...他...也是奉命行事。”
“李翰韧奉了何人之命?”赵佶又是冷冷的问道。
“是奉刘法之命。”童贯对曰。
赵佶闻言冷冷的看着童贯,将童贯看得浑身冷汗,不敢抬头。
良久良久之后,赵佶叹了口气,开口问向童贯道:“李翰韧引军大败西贼大军,西贼此刻定是乱做一团,可否命边塞大军大举进兵,攻灭西贼?另外就是,李翰韧已于西贼腹地奋战多日,定也是凶险万分,因而无论如此,定要接应于他。无论如何,也要接朕的兄弟,李翰韧他安然回来,否则朕心难安。”
童贯闻言呈苦思状,良久之后方才答道:“陛下,李经略麾下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十数,而西贼全师何止数十万?因此传言李经略大败西贼大军,兵临兴庆府城下,不过是坊间传闻而已,据奴婢估计,李经略不过是流于西贼腹地而已,此刻谈攻灭西贼,为时尚早且不合时宜。陛下,此时克复燕云十六州在即,奴婢已命大军东移,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奴婢便挥师北进,克复燕赵,因而此时万不可再生事端。”
若真按赵佶所想,若真的攻灭西夏,这其中的大功、首功必将落在了李三坚身上,童贯的封王之梦也许就会落空,因此此为童贯所不愿也。
不过此刻确实是宋、金海上之盟已成,依盟约,宋大军就要挥师渡过白沟河,与金联手,攻辽克复燕云十六州了。
“卿之言也不无道理。”赵佶闻言点点头道:“可李翰韧他...岂不是凶多吉少了?若如此,朕必将背负骂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