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泉州海边,景色是异常秀丽。太阳洒下数股金色的光芒,照射在海面之上,波光粼粼的。
此时一老一中一少,沐浴在海边清晨阳光之中,一边享受海边美景,一边在交谈。
“坚儿,此举可以说对,也可以说错。”此时的苏轼一改往日病入膏肓的模样,显得异常的精神,同时也是较为健谈。
“师尊,愿闻其详。”李三坚一边缓缓的推着四轮车,一边问道。
“远离朝堂,隐于泉州,能够避免许多麻烦,这大概是你当初的想法吧?”苏轼摇摇头接着说道:“可是坚儿,你真的能够远离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上心深邃,圣心难测,相距远了,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所生疏,难免会听从旁人之言。”
苏轼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李三坚在京城之时是颇得圣宠,可圣宠却不会长久持续下去,一旦失去圣宠,再有人进谗言,那么远离京城的李三坚就连申诉、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苏轼对李三坚的一番关切之言,使得李三坚心中极为感动,同时李三坚也明白了苏轼的意思,那就是有什么事情,采取逃避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当迎难而上,坚强、坚韧、坚毅。
“恩师的殷切之语,弟子感念。”李三坚闻言说道:“不过事情已经这样了,就由他去吧,弟子今后只要是行得正坐得端,弟子相信,一切魅魍魉魑就如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散。”
“行得正坐得端,何须屈尊畏谗言!”苏轼喃喃自语道。
苏轼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小人谗言伴随着苏轼的一生。
李三坚之言,不由得使苏轼回忆起了往事。
“坚儿,为师明日就要北返了。。。”良久之后,苏轼开口说道。
“啊?恩师为何如此性急啊?为何不在泉州多呆些日子?也让弟子尽尽孝心啊!”李三坚闻言大吃一惊,不待苏轼将话说完,就连连劝道。
苏轼病情如此严重,为何还要坚持北返?李三坚怎么也想不明白,在泉州多呆些日子,自己再遍请名医,也许会使苏轼的病情得到好转。
李三坚想到此处,就给苏过使了个眼神,意思是让他好好劝劝他老爹。
苏过会意,就对苏轼说道:“父亲,所谓盛情难却,李生他如此诚心诚意,不如就在泉州多住些日子?”
“不必说了,我意已决!”苏轼摆摆手后,对李三坚说道:“临行前,为师有一句话赠与你。”
“谢恩师赠言,弟子洗耳恭听。”李三坚无奈之下,只好拱手说道。
“泉州之政事随你怎么治理,无论好坏优劣,均干系不大,可泉州之兵事你定要慎之又慎,万不可贸然行事。”苏轼缓缓的叮嘱李三坚道。
“恩师之言,弟子定当铭记肺腑,恩师就放心吧,弟子早已不是儋州之时的少不更事的少年了。”李三坚拱手应道。
此前李三坚将自己经略泉州之策,也就是治政、强兵的计划,已经告诉了苏轼。
此时苏轼叮嘱李三坚的意思就是,治政可以,强兵不行。
治政,无论你李三坚治成什么样子,均问题不大,最起码总会有回旋余地的,可强兵的话,一旦引起宋帝赵佶的疑心,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可大宋不知道什么时候将会发生一件大事,将会是社稷坍塌、生灵涂炭,虽说李三坚仅为宋一名知州,但早做准备比晚做准备好,做些准备总比不做准备好。
目前来讲,这件事情整个天下,几乎只有李三坚一人知道,李三坚又怎么明言于苏轼?
话说说出去也没人信啊,甚至李三坚还会被当作神经病或反贼下了大狱。。。
再者说,泉州恶劣的环境,李三坚也需要一支强兵,反正指望朝廷那些“老爷兵”是指望不上的。
因此李三坚答话之时,有些言不由衷、阳奉阴违的。
“坚儿,无绝对的权力莫为绝对之事。”苏轼最后对李三坚说道。
无绝对的权力莫为绝对之事!李三坚心中细细的琢磨这句话。
“恩师,恕弟子直言,你这。。。这又何必如此性急的北返啊?朝堂之中。。。也许已无您的立足之地了。。。”半响之后,李三坚仍是不死心,仍是想劝苏轼留在泉州,于是结结巴巴的对苏轼说道。
此时朝廷,宋帝赵佶虽已赦免苏轼,已经免去苏轼的流配之罪,但朝廷给予苏轼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七品朝奉郎,连李三坚都不如,李三坚可是朝廷六品朝议大夫。
要知道此时拿名望与资历来说,李三坚可是为苏轼提鞋都不配。。。
并且只有寄禄官,而无实际差遣,这表明什么?表明朝廷,表明宋帝赵佶根本没有重视苏轼,根本无重用苏轼之意。
既然如此,苏轼还返回开封府作甚?不如呆在泉州颐养天年算了。。。
苏轼闻言,长叹着拍了拍李三坚的肩膀,就沉默不语,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
“恩师,弟子也有一件事情要于你说。”李三坚支开苏过后,对苏轼说道。
“坚儿,有事直言便是。”苏轼温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