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打的人算得上是被‘一汉敌五胡’给培养出了无比高傲的心态。
他们认为,匈奴算个屁啊!
别说两千匈奴人,就算是两万匈奴人,大家也能一鼓而下。
至于剩下的那以往三千人左右的车师国降军,那就连瞧一眼的资格都没有,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认为必须打的一派算得上是骄兵悍将,那么,认为不应该打的人,则算得上是沉稳。
因为认为不应该打的人,觉得应该趁着流域城不敢出城迎战,甚至是其低下的战斗力,不值得大军在此过多的停留,而错失了围歼交河城中匈奴主力的打好机会,而让其逃跑,错失了良机。
甚至有的人提出,大军现在还没有遇到一个可以一战的对手,将士们早就磨掌擦拳,要好好教训一下匈奴,获取军功,所以,大帅应该把这样的心气放在交河城,好一战而下。要是把这股心气儿放在流域城,那就太不划算了。
可别按照中原的那些战术来理所当然的以为这里也应该如此,要知道,在中原,虽然地大物博,可同样的,很多城池间的距离也不长,敢放过一座城池而去攻打其背后的城池,那基本上就等同于给自己挖了个坑,埋了颗地雷。
试想一下,要是放过这座城池而去攻打下一座,在攻打下一座城池的关键时刻,这座城池的人派兵增援那座城池,你咋办?
更重要的是,你绕过这座城池,等你离开后,它断了你的补给线,你咋办?
但是,在西域,这样的认为在很多时候就很不恰当。因为这里地广人稀,因而,基本上就没有补给线一说,都是事先盘算了一个大致的时间段,然后再加上一些宽容的时间,然后就按照这个时间点,把所有的军需物资全都派给你,因而也就没有什么补给线之说……真要是再给你补给,那就等同于再给你派大批援军。
而地广人稀可是相对的。
哪怕你绕过这座城池,敌人虽然便于增援下一座城池的敌人,但同样的,因为方便骑兵,你也可以同样回过头来干掉对方的援军。
直白的说,在西域,广袤的平原更有利于战法的延伸。
反正说啥的都有,但最主要的就是打与不打两排,倒是中间派还少,而中间派往往都是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军官。毕竟这里是中军大营,而不是朝堂:军人,脾气还是比较暴躁的,性格也相对直爽得多。
但在这些人中,耿恭一直一言不发。
有意思的是,刘张把中军的将领们找来商量。可是,看到这些吵吵嚷嚷地家伙,他同样一言不发,甚至脸上也没有丝毫表情,让人判断不出他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