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耿恭知道这事后,特意请哈桑喝酒。
问起他为何不走的原因,哈桑的答案让耿恭大为惊愕,也大为骄傲。
如果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臣民最骄傲的时候,大概是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时期。
可要说历史上最看不起外族的时候,非汉帝国时期。
只因这个时期,帝国臣民十分高傲,以至于认为除了帝国臣民外,所有的外族人都是蛮夷,都是未开化之辈。
而帝国周边的所有人,此时也都被强悍的汉帝国所震慑,不管嘴上如何说,但心里都希望成为汉帝国的一员,并以此为荣!
而哈桑留下来的根源也就在这里:他希望成为汉帝国的人。
并且,他很清楚,如他这样无权无势的平头百姓要想成为汉帝国的一员,几乎没有希望。唯一一点希望就在于军功。
因为汉帝国十分注重军功,一个普通的外族人想要成为帝国臣民,唯有为汉帝国立下军功,才有机会……是有机会,而不是一定,由此可见想要成为帝国臣民的外国人有多难。
而且,这还仅仅是一种潜规则,而不是明文规定。
对此,耿恭也只能保证,不管哈桑是否直接奖励军功,只要守住疏勒城,那么,等援军抵达后,自己就带哈桑去帝国生活。至于能否成为帝国人,耿恭只能保证尽量为其争取。
就算是如此,哈桑也十分高兴,毕竟,耿恭能说帮忙尽量争取,就表明了耿恭的诚意,最少不是诓骗他。反倒是那些立刻拍着胸口打包票的,哈桑绝对会认为这是对方在骗他,定会转身就走。
又过了十天,从金谱部落和阿勒部,还有路过的商队中,耿恭用两百匹马,换得了四十五头牛,三百八十只羊,
转眼间到了入秋。
这段时间内,耿恭等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加高城墙。几个月下来,让疏勒城的城墙平均比先前足足高了两米五。尤其是南面城墙,足足高了三米。
这让耿恭非常得意:这么高的高度,敌人除非用大型的攻城楼,否则,光靠梯子,敌人就得小心爬到半道的时候,梯子承受不住重量而从中折断……每每一想到这个搞笑的场面,耿恭就会得意的嘿嘿发笑。
当匈奴人完成了对整个西域的控制之后,就把目光对准了疏勒城——疏勒城如一根钉子一样插在西域地图上,实在是太扎眼了。
于是,匈奴人又来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带队来的依旧是老熟人——左鹿蠡王!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北单于看左鹿蠡王不顺眼,还是觉得左鹿蠡王连个小小地疏勒城几次都拿不下,又或者是左鹿蠡王因此而羞愧万分,反正,这次左鹿蠡王又带着两万人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
当耿恭看到左鹿蠡王带着的两万大军,立马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