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梁国的情况,不是他们能够讨价还价的时候,但凡有一丝能够缓解灾情的希望,都要紧紧地抓住,否则转瞬即逝,梁国气运可是要大亏啊。
难不成,还真要等着诸国趁机来进犯吗?
显然,梁国已然没有精力去应付外敌了。
再加上,京都中的难民越来越多,这些大臣们看着都觉得厌烦不已,却又无能为力,堂堂一国之都,总不能最后沦为百姓流离失所的驻扎之地吧?
如果连京都都这样了,那梁国其他地方,百姓的现状岂不是更加的凄惨,很快,便会把人给逼急眼了,引起百姓的不满,从而揭竿起义,内乱打起,梁国内忧外患,可谓是风雨飘摇。
但是梁默云有自己的迟疑,他不相信文国皇上什么都不要,便慷慨的要帮助梁国渡过难关,毕竟,梁国之前可是做了对不起文国的事情,与越国,柳国安勾结,欲要攻打,瓜分文国,这文国皇上是知道的啊。
况且,文国还扣押了梁安斌,这足以说明文国对梁国的不满。
既然不满,为何相助?还什么报酬都不要,说不通啊。
大臣们见皇上眉头紧锁,迟迟不下决定,知道他心里的顾虑要比大臣们多,也都不好去当那个忤逆皇上意思的人,即便心里希望皇上答应,但谁都不开口劝说。
下了早朝,梁默云留下了羌丞相,沐大人还有秦大人。
这三人在朝堂上最是足智多谋,梁默云希望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是好事,”沐大人说道,“说明文国有意与咱们梁国交好,只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是否还针对文国,那就另当别论了。”
沐大人这话,多少有些过河拆桥的暗示,想着先承接了文国的好意,将来梁国恢复元气,便饭过来给文国一刀,反正梁国本来就有意要侵吞和侵占文国领土,只是谁都没想到,会突生变故,梁国遭遇了多年不遇的雪灾,而且灾情还涉及全国。
他这话里,言明梁国占据了主动,并且掌握着所有的主动权,却忘了,明明人家文国才是出手援助的,梁国则是受用的国家。
将来若是梁国真的背负上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哪个国家还敢和梁国结好?万一落得个和文国一样被针对的下场,那岂不是很吃亏?
但凡结好,那都是权衡过利弊的。
也正是因为顾虑这一点,所以陛下觉得,文国肯定别有目的,文书上没说,不代表没有,万一先斩后奏,致使梁国在承接了文国的好处过后,文国提什么样的要求,梁国不好不办,若是什么过分的要求,那梁国岂不是亏了?
吃亏而又赔本的生意,梁默云可不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