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扶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谓汉献帝!
董卓被封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夜宿皇宫,秽乱内廷,引起了满朝共愤,天下同仇!
——————————————
中平六年,十月!
幽州,辽东郡!
李杨将韩豹写给自己的亲笔书信,递给身旁的沮授,道:“董卓专权跋扈,倒行逆施,以至洛阳黎庶整日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本初与子通已纷纷离开洛阳,另寻他处去了!”
看罢书信,沮授捋须笑道:“子通有先帝遗诏,必然会前往南阳,就任南阳太守。至于本初嘛,行迹倒也并不难猜,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本初素有名望,绝不会前往粗鄙之地落脚,在下料想,本初所去,无非冀,豫二州而已!”
李杨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豫州乃袁氏故里,董卓必会对其加强防范,所以...”
李杨话说一半,便见田丰匆匆赶来,将一封书信交到了李杨的手中!
李杨一目十行的看罢书信之后,不禁摇头苦笑道:“董卓行事,当真让人看不透啊!”
李杨将书信递给一脸疑惑的沮授与田丰,令其自行翻看!
良久之后!
沮授长舒一口气,道:“董贼不足虑也!”
田丰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董卓行事,畏首畏尾,难成大事也!”
二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信中提到了董卓对袁绍与韩豹的处理结果!
起初,董卓盛怒之下,下令于全国内通缉二人,恨不能将二人除之而后快!
后来,有官员出言制止,道:“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二人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会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定会乘势而起,届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的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到处招惹事端了。”
于是,董卓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对董卓来说,此番操作,实属无奈之举,他对士族十分的忌惮,却又不得不重用士族,自入京掌权以来,为了拉拢士族,他将要职全都给了王允,袁绍,袁术这些所谓的名士,而对旧部反而没有过多的提拔!
董卓千方百计的拉拢士族,奈何士族却毫不领情!
正当此时!
又有下人来报,并奉上了桥瑁写给自己的亲笔书信!
看罢书信之后!李杨喟然长叹,道:“九月三十日,董卓将太后鸩杀于永乐宫中!”说着,将书信递给身旁的沮授与田丰,令其自行翻看!
“兜兜转转的饶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啊!”李杨如是想到:“李杨曾一度以为,由于自己的出现,会产生某种蝴蝶效应,令历史发生些许的偏差,结果,历史却以极其惊人的修复能力,令李杨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无用功!”
田丰眼含热泪,痛心疾首道:“太后何辜?董贼安敢如此?”
沮授长叹一声,皱眉道:“董卓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粗鄙莽夫,难成大事!”
“为今之计,如之奈何?”李杨问道!
沮授微微一笑,道:“府君心中已有腹稿,何必多此一问?”
李杨勾了勾嘴角,道:“发兵五千,随我前往酸枣,与诸侯会盟!”
袁绍抵达渤海之后,凭借诛灭宦官之功,名声大涨,风头一时无两,他积极谋划,与群雄暗通款曲,欲将董卓除之而后快!
恰逢此时,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称:“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兵,拯救国家危难。”
桥瑁矫诏,成为了压垮董卓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诸侯纷纷响应号召,起义军前往酸枣!
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正月!
十八路诸侯为匡扶汉室,会于酸枣,歃血为盟。
众人公推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十八路诸侯,分别为:
鞍乡侯,辽东太守,李杨!